在绵山天桥的西侧,有一水母殿,内供奉水母娘娘。相传她为五龙之女,龙母的小孙女,从小就跟随龙母在绵山生活,长大后到五湖四海、三山五岳游玩,总觉哪里都不如绵山,索性就哪也不去了,留在绵山陪伴祖母,并为绵山方圆百姓开睛布雨,造福一方,当地百姓都尊她为水母娘娘。并为之在绵山上建造庙宇,以四时享祀。千百年来香火兴盛,流传不衰。
这一年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水母娘娘二月二十一过完寿诞,便化为一老妪察看民情。行到一户人家,她便进去,假装讨水喝。那女主人倒也热情,让她坐下,舀了一瓢水倒入茶碗,把瓢中剩下的水往地上一泼,开始洗花碗。然后又舀了一瓢水倒入茶碗,洗第二遍,把瓢中剩下的水又泼到地上。水母娘娘不禁皱眉头说:“太可惜了!”那妇人听了说:“可惜什么呀,不就一点水吗?天上到时会下雨,地下挖井能冒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彼改锬锾颂玖丝谄裁缓缺憷肟歉救思,再没心思到别处查看,便回到绵山,把白天的事一五一
十地告诉了祖母。其祖母听了之后便说:“下民无知,对天赐之物不加珍惜,暴殄天物,如不加警示,恐民风蜕变!庇谑谴诱馓炱,汾州一带便没再降半滴雨水,河道干涸,井水 枯竭,吃饭用水也得从很远的地方去挑。眼看已到秋天,仍无降雨迹象。汾州官员十分焦急,便遣汾州学正毕异到绵山祈雨。
毕异上绵山祈雨的前一天夜里,梦见水母娘娘告诉他天旱的始末原因。毕异醒后,再不能眠,便奋笔写《惜水文》。
次日毕异带众等上绵山祈雨,在水母殿前宣读了《惜水文》,众等皆受感动,在水母前发下誓言,愿永远惜水,珍惜上天所赐的一切。众等的诚心终于感动了水母,立即召请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自己则亲上云头指挥,所到之处,甘霖遍洒,万民欢腾,齐诵圣德。
后来毕异将《惜水文》铸于一鼎,名惜水鼎,置于绵山水母殿前,以教诲后人。此鼎在抗战期间被毁,现天桥水母殿壁画反映了人们正用“惜水鼎”祈雨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