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羊城金秋,喜气洋洋,第一百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昨日在琶洲新展馆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出席百届庆祝大会并致词祝贺,场内万商云集,场外烟花绽放,不少来宾心情振奋,充满自豪和喜悦的激情。
百届广交会能获得中央如此高度评价和中外贸易界人士如此重视,确实实至名归、名不虚传。百届广交,见证了中国外贸从被封锁、孤立到今日成功走向世界的全过程,更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精神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
今日,中国出口商品营销全球五大洲,各省市、企业的经营者手拿护照、机票,带着合同、样办,随时可以飞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谈生意、做买卖,愁的不是找不到买家而是如何争取个好价;他们实在无法想象当年广交会草创初期中国外贸那种等人上门、求人上门的“凄酸”情景。早期广交会,主要捧场客就是港商,会场内偶尔出现几位黑肤色的非洲商人,就是大会隆重接待的“外宾”了,而当日场内最受欢迎或最大宗成交的商品,不外是小五金、土特产、默林牌午餐肉以至货值只有一元几毛一只的藤篮、草篮。
而反观今天,对上一届的第九十九届广交会,客商来自全球二百多个国家,人数十九万人次,参展商品逾十五万种,成交金额达到三百二十亿美元。眼前第一百届,准备接待的来宾更将突破二十万人次。抚今思昔,能不令人感慨而又振奋。
交易会而能够颁发“证书”,广交会可谓首开先河。昨晚在庆祝大会上,总理温家宝向多位长期参与、支持广交会的中外客商颁赠了证明书和感谢状,而其中,获颁“老人牌”人数最多的就是港商。
事实是,百届广交由小到大,中国外贸由被封锁孤立到今日的遍地开花,港商确实是全力协助、功不可没。当年在港英殖民管治下,港商参加广交会,不是为了做生意、攞利益,反而是要承担生意上的一些损失以至政治风险和压力,因为出席广交会可能会失去美国市场的订单以至被列入“黑名单”,但不少港商为支持、协助国家发展外贸,不计个人得失,坚持年年赴会、届届参与,其爱国精神的确十分难得和感人。
昨晚安坐主礼台上的特首曾荫权,目睹港商被温总表扬和大会盛赞,当然会觉得十分高兴、“有面”。而与此同时,曾荫权大概也会进一步想到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本港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及更好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作出贡献的问题。比起当年爱国工商界孤军作战的困境,今日的条件和局面已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特区政府,更有责任要为港商投资内地从法规、交通运输、融资以至环保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曾荫权以“大市场、小政府”表述香港特区的经济政策,说明特区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功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加强与内地经济融合、为本港经济开拓前景的工作上,港商期望政府有更多的作为、有更高的效率。
昨日百届广交的一件大事是“易名”,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易,意义甚大,准确反映了今日中国外贸形势的变化和事实。而由“出口”到“进出口”,作为外资进入中国桥梁的香港,显然可以发挥更大的“地利、人和”作用,吸引更多外资来港设立办事处,特区政府和港商都要更好善用此一“易名”商机。
(摘自香港《大公报》10月16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