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5日电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刘泽彭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时指出,师资问题已成为海外华文教育的“瓶颈”。
记者: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确令人欣慰,但据我们了解,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刘:这是事实,而且问题很多,不容回避。
比如,各国华文教育层次不同,水平不一,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东南亚地区,华文学校多是全日制,学校规模较大,动辄人数过千,教师多为全职且学历不是很高,校舍多为华人社团或华文学校自有;而在欧美澳地区,则多是周末制学校,学校规模不大,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多为兼职,学历层次较高,校舍多租用当地学校校舍。由此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华文教育的层次和形式的不同,还有对教师、教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
华文教材是另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海外华校的教材五花八门:有中国大陆或台湾专为海外华校编写的,有中国大陆学校的统编教材或对外汉语教材,有港澳或新加坡编写的华语教材,各国华校、社团甚至个人也自行编写教材……这些教材多多少少都有问题。比如对于华裔孩子来说,统编教材难度过大;有些教材的内容与国外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等等。
当前,华文教育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还是师资。在东南亚,华文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更少;在欧美地区,教师人数尽管多,但缺乏师范专业训练和实践。总体来看,海外华文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后继无人,师资问题已成为“瓶颈”。(王 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