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在外交活动中,最具指标性意义的莫过于国家元首之间的互访与会晤。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由于美国的灾情而被推迟,但9月中旬胡锦涛仍将与布什在联合国会议期间会晤。
中美双方对胡锦涛访美都已做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访问推迟后,有关问题的讨论和磋商就会浓缩到9月中旬那短短的会晤中,使这次会晤成为含金量最高的会晤。
如果说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台湾问题仍是最核心的敏感问题,那么,中美关系定位作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难以回避了。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又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定位。
中国对美政策定位清晰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上稳定,但也起起伏伏,总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究其原因,中美关系的定位一直在摇摆,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一直在摇摆。
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定位是比较清楚的,那就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军事和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个定位相对中性,不含褒贬,不含利害。在这个定位上,中国对美政策相对稳定,即不搞对抗,以合作为基本取向。
面对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搞对抗是没有出路的。而且,有前苏联与美国搞军备竞赛的教训,中国一直奉行国防开支低速增长的政策。面对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进行经济合作,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所以,即使近两年经历了人民币币值、纺织品贸易、石油公司收购事件等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争端,中国依然不遗余力地发展中美经贸关系,将其视为中美关系的重心和压舱物。在这种不搞对抗、以合作为基本取向的政策下,中美关系近十几年来几乎所有事端,都不是中国首先挑起的。
美国的战略模糊
反观美国的对华政策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曾经提出过模糊战略,但回顾最近十几年的美国对华政策,同样可以发现,美国对华战略定位也是模糊不清的。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先后经历了遏制、接触、接触加遏制等不同阶段,到现在还是在接触与遏制之间摇摆。这种政策的摇摆,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不确定,今天看作朋友,明天看作敌人,后天又看成非敌非友。所以,布什曾非常无奈地谈到中美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难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美国至今还没有在其国际战略中给中国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国内对中国问题和政策的纷争,这种纷争给美国政府定位中国带来了很多困扰。这些纷争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问题上,中国的发展前景自然会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定位。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早晚会出乱子,甚至出现分崩离析,大乱之后才能出现大治。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会沿着目前渐进改革的道路稳步发展,力量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不容忽视。在这一派观点中同样分化出两种取向。一种认为,中国强大了之后会称霸,会在东亚地区谋求霸权,进而威胁美国的国际地位。另一种认为中国的发展方向是良性的,有益于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会成为美国的重要战略伙伴。
战略模糊的负面效应
面对国内对华政策的无止纷争,美国政府一直莫衷一是,没有在其国际战略中给中国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定位。非敌非友,亦敌亦友。所以我们看到,近些年美国政府官员出现了许多相左的关于中国的言论。即使是同一位官员,也会出现前后矛盾的言辞。今天会说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明天又会摆出中美关系面临一大堆突出的问题。这些矛盾的言辞,事实上已经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不少损害,既影响军事、经济合作,也影响中美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崛起日渐成为现实,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感觉到,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模糊对中美关系和中国都具有负面效应。胡锦涛原定的美国之行,核心任务就是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形象,植根于美国政界和民众心中。虽然访问推迟,但胡锦涛在与布什的会谈中,仍会把这一信息作为核心内容传达给美方。
9月中旬的胡布会既有礼节性,也有实质性内容,时间不会很长。除此之外,台湾问题和其他国际问题,也会是会晤中的内容。
目前,在反恐、朝核、联合国改革、国际能源等诸多问题上,中美两国都有共同利益,都有合作基础。此次胡布会中最突出的国际问题,可能还是朝核问题。朝核问题长期逡巡不前,朝美两国是最重要的当事方,中国既是当事方更是中间人,这个角色对美国非常重要。
此次胡布会中,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什么悬念,不会是重要看点,双方只会重复过去的立场。因为,在当前台海局势下,中美两国的政策日渐成熟,底线都很清楚,默契也已达成,台海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波澜。(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韦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