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9日电 拥有香港最大货柜码头公司的和记黄埔,八日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就盐田港最新一期扩建工程(下称扩建工程)正式签约,扩建规模是盐田港历来最大的一期,总投资逾100亿元人民币。据深圳商报报道称,和记黄埔相中盐田港区,是深港两地一次历史性的握手。
飞速成长的盐田港区
1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山石嶙峋。转变始自1993年盐田港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与香港和记黄埔公司合资成立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盐田港区一、二期工程。这是当时深圳最大的合资项目。
此后,盐田港区驶上发展快车道,经过10多年的合力经营,盐田港区的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达600多万标准箱,俨然成为国际集装箱大港。而且,盐田港区的成功建设与发展极大优化了华南地区交通资源,降低了珠三角物流成本,成为粤港合作的典范,为深圳实现国际航运中心这个蔚蓝色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然良港“引凤筑巢”
和记黄埔相中盐田港区,是深港两地一次历史性的握手。
盐田港区拥有当今世界上任何国际大港无法媲美的天然地理条件——大鹏湾海域达250平方公里,水深近14至21米,无泥沙淤积,无深海潜流,具有避风条件。200公里的半径范围涵盖了香港、澳门和珠三角所有的新兴城市和发达地区。港区拥有可供兴建深水泊位的海岸线6.7公里,可供开发建设港口配套设施的后方陆域和港区面积17.96平方公里,是发展集装箱码头的理想之所。而且,珠三角地区以其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加工基地,这为盐田港区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盐田港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深深吸引了和记黄埔这个“港口巨擘”的目光。早在1985年盐田港区建设刚起步的时候,香港巨商李嘉诚就留意到这块建港宝地,历经8年多的开山建设,盐田港区公路、铁路以及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已初步完善,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更坚定了李嘉诚投资盐田港区的信心。
1993年10月5日,深港两地瞩目已久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签字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协议,和记黄埔与盐田港集团合资成立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经营盐田港区一、二期工程。与和记黄埔的合作,显示了深圳的胆识与智慧。盐田港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与实力雄厚的外商合作,才能引进资金,才能实现盐田港区建设和经营的高起点、高速度和高效益。
深港合作达成“双赢”
在盐田港集团与和记黄埔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双方极力营造一种“双赢”格局。盐田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和记黄埔合作后,借助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及良好的客户资源,还有深港双方股东良好的合作关系,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初每年的增长率在300%以上。进入2000年后,在集装箱吞吐量基数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每年仍有100多万标准箱的增量。在盐田港区的飞速发展中,和记黄埔也受益匪浅,投资获得了丰厚回报。
1994年7月20日,盐田港区响起了嘹亮的汽笛,“马士基·阿尔基·西拉斯”号集装箱船首航盐田港区,成为盐田港区开港后迎接的第一艘船舶,也是盐田港区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同时,马士基也成为盐田港码头的股东。自此,在世界航运界独占鳌头的马士基给盐田港区频频增辉:1998年11月21日,装载6000个标箱的“科纳德马士基”首航盐田港区,成为当时挂靠中国大陆港口的最大集装箱船;1999年6月5日,“苏珊马士基”运载着6600个标箱靠泊盐田港区,这是首次挂靠中国大陆港口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从而也证实了盐田港码头运作的国际一流水平。
经过深港双方的合力打造,现在的盐田港区已成为全球集装箱港口的典范。目前,盐田国际码头每小时集装箱操作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盐田国际在港口物流链上的出色表现,国际物流学会将“2005—2006年度全球最佳集装箱港口”称号赋予它。
再度联手再创辉煌
由于盐田港集团与和记黄埔在盐田一期、二期5个泊位上的合作“相处甚欢”,2001年11月,盐田港集团和和记黄埔再度联手,合作建设盐田港区三期工程。至2004年9月,三期工程4个泊位已全部建成,盐田港区再添24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盐田港区集装箱年处理能力增至500万标准箱,并最终形成960万至10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
实际上,盐田港集团与和记黄埔的合作路还将走得更远。昨日,双方又一次携手,共同推动盐田港区三期扩建工程,该工程设计吞吐量为每年370万标准箱,总投资估算为112亿元,预计首个泊位将于2006年9月投入运营。(王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