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美国《星岛日报》注:梁培炽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著述甚丰,现任金巴仑中学校长、三藩市(旧金山)州立大学兼任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永久会员。梁先生长期从事华文教育与研究,近年来先后发表《美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三藩市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刍议》、《美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深层思考》等篇。十月九日又应邀在“美国华人发展研讨会”上讲演《华语正名说》,现征得其同意,将其讲稿先在本报发表,以飨读者,谨向梁先生深致谢意。)
日常有不少朋友或学生家长问我,在我们华文学校里教的究竟是台湾的中文,还是中国大陆的中文,或是香港的中文呢﹖
这的的确确是我们华文教育上常常遇到困扰的问题。事实上也是一个要我们大家必须明白的课题。由于两岸三地历史发展的成因,这一问题,常常把我们弄得也无可奈何。因为台湾用的是繁体字,讲的是“国语”﹔香港用的也是繁体字,讲的却是广东话﹔而中国大陆用的是简体字,讲的是“普通话”。这样,自然是不少人以为是三种不同的语言了。怎么样学呢﹖究竟学那一地那一种的呢﹖
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方接触中,华语又叫普通话、国语、汉语、中国话和唐话等;脑蚪兄形、汉字,或叫汉文、唐字。众说纷纭,不知究竟,无所适从,怎不教华童满头雾水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华文教育的对像是什么人,确定我们华文教育的属性,作出适当的定位,弄清我们华文教育的路向,然后再了解各个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才能给我们弄清楚它的究竟。
一、那么,谁是我们华文教育的对象呢﹖我们华文教育的属性又是什么﹖
我们华文教育的对象,毫无疑问,当然是“华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及其后裔。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华裔的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传统的“华侨”。今天在美国的华文教育,不是传统的侨民教育,而是我们华人的族裔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什么是华侨,什么是华人和华裔﹖它们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华侨、华人与华裔,看来这似乎是同一个概念三个不同名称的叫法,但其实,它们的具体含义却是不同的。我们的华文教育,是面向华人或华裔而不是华侨,这是我们进行华文教育时必须要弄清楚的首要前提。
这是因为,华侨是保留了中国国籍而又工作或生活在中国国境之外的中国人。简单地说,华侨就是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中国人,但不是居住国的公民。
那么,华人又是什么﹖
华人者,凡是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他们既持有中国护照,又还没有所在国的国籍,但又具有所在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公民,这类人或迟早都会向所在国归化而放弃中国籍的,或是已归化了所在国的第一代移民,我们都把他们称呼为华人。
至于华裔,那是出生在中国以外的华侨和华人的后代及其子子孙孙。
由于当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尤自第二次大战之后,中国境外的华侨,都先后向华人转变。不论美国,还是中国,其立法都是不采取双重国籍的。所以,不论华人也好,华裔也好,他们都变成了所在国的公民,成为美国多元民族中的一元。从国籍法的角度看,他们已经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了。那么,美国的华文教育,其对象具体地说,应是华裔的美国人。所以,今天美国的华文教育,已不是传统的侨民教育,而是真真正正的华文教育。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侨民教育,它是对谋生和居住在国外而又保留自己原有国籍的侨民及其子女,施行与本国政府教育制度基本相一致的教育,它是本国政府对自己国民的教育在国外的延伸。今天美国的华文教育,则是在美国的华人群体,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族裔进行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当今我们的华文教育,所面向和立足的是华人,在法理上不是“中国人”。美国的华文教育,无疑是要服务于美国的广大的华族,是在美国的华人族群对其后代进行祖语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既然我们是华人,那么我们所说的当然是“华语”,这是“名正言顺”的。这样的正名,对我们族裔的成长,对我们华人族群迅速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与其他族裔一起,携手迈进,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国语”者,一个国家之共同语言也。若我们整天叫中国的“汉语”或“普通话”或“国语”为我们美国华人的“国语”,试问又怎样去向美国人和美国的社会交代呢﹖这对我们华裔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所以,我们在华文教育中教的是华语。
二、那么,我们的华语究竟是以哪一种华人方言作为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
这又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要知道,从“国语”到“普通话”,在广义的层面来说,两者的含义基本上是没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着它们各自的功能。
“国语”或“普通话”名称,虽是近代才出现,但其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是古来有之,它是有一个悠长的发展过程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它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才能找到我们“华语”的标准,才能确立我们“华语”的规范。
到了1909年的宣统元年,清政府的资政院开会,江永议员就正式提出要把“官话”正名为 “国语”。从此,“国语”一名,便正式在官方和民间开始采用了。迄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国民党所领导的国民政府,退居到了台湾并推行国语运动,雷厉风行,仅仅在10年时间里面,就在台湾全省普及了国语!肮铩币幻,便随着海外侨教的推广,数十年来,在海外广为流行。
惟在中国大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国语的推行也不遗余力,1955年便召开会议,决定以“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民族共同语正式名称,已不再沿用原来的“国语”。195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正式规定了普通话的内容,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的规范!
其实,汉语乃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但是,为什么不称“汉语”,不叫“国语”而正名为“普通话”﹖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果把北京话称为“国语”,这就抹煞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事实。中国的标准话是“普通话”,是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普遍使用的共通的语言。所以现在中国的“国语”是“普通话”而不是“国语”。
中国“国语”一名,自1909年从"官话"正名为“国语”于今,已经有九十多年了。台湾和海外于今一般来说仍是此称。惟自1955年起,中国大陆已不再沿用此称而改为“国语”。香港和澳门,原也叫“国语”,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两地社会情势的变化,已慢慢地改称“国语”了。然新加坡命名为“华语”,因为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至于“汉语”一名,主要在中国国内流行,惟其一般都是用在学术著作中,有时是指汉民族的共同语而言,有时是指方言而称!盎铩币幻,最早是由新加坡用开的,随后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也时有所用。现在,“华语”一名,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了。
当今普天之下,我们海外的华人,都是同种同文,同为炎黄民族的子孙,但是在很多时候,对同一种事物的表达或称呼,却有多种不同的用词,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为了发展我们华人文化,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我们华人共同语名称上的协调规范,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华语”究竟仍以“国语”或“普通话”称呼﹖又或者称它为汉语﹖这都是需要我们弄清楚的。
按普通话和国语,已如前述。它们有明显的相对性,只有在一定的国度里面才能展示出了它的内涵,表现了它的功能。因它们只有明显的共性,而无明显的个性,随意性也很大。它们都没有具体地说明那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和它的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它们只是一个泛指词,缺乏了明确的“内容”和明显的“个性”。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有该国的“国语”,这种国家的共同语,也可以说是该国的“普通话”。中国话就是中国的“国语”,这“国语”就是中国的“普通话”?杉,在我们美国华文教育的领域里,教学华语,仍称"国语"或叫做“普通话”,显然是很不恰当的;锏谋曜家艚浴捌胀ɑ啊蔽浔曜己凸娣,是华语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结语﹕基于我们今天的华文教育对象是美国华人的子女,或者说是美国华人。今天美国的华文教育,乃是美国华人的族裔文化教育。
所以,应该把它的语言定位为“华语”,也叫它做“华语”,甚至全世界的海外华人都应作如是观。
“华语”就是我们华人所使用的语言;谖颐腔俗迦褐心诓糠窖缘母丛有院投嘌,为了促进华人族群的团结,增强族裔的凝聚,为了传承和发展华人文化,就需要我们华人的共同语,这样华人的语言也就需要统一,要统一就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我们“华语”的标准,基于其历史发展背景及其递变,毫无疑义应该是以中国的“普通话”为其标准。这样,“华语”与英语、法语、德语、葡语、日语、西班牙语等是并立的。同时,它还可以和“华文”相配!盎摹庇搿盎铩,正像“英语”和“英文”,的相配一样。诸贤大家,以为然否﹖尚祈博雅君子,不吝教正,不胜感幸。
来源:美国《星岛日报》 作者:梁培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