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3日电 《瞭望》周刊刊载文章说,文化的消费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消费,人们在欣赏电影、戏剧、歌舞、动漫、音乐或参与电脑游戏的同时,也会受到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与衰败,也代表着一种“软实力”,征服人心的号召力、吸引力、亲和力,或者说影响力。
文章指出,国内各项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正在为打造中国软实力奠定基础。这是2005年文化领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明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来建设我们的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动员文化机构生产更多的文化产品,改变西方强势通俗文化产品占领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国产文化产品长期供给不足的现状。如今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正表明我们在依靠市场的作用建设软实力,正在形成一个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体制环境。
文章说,2005年,政府不光从政策上进行了清晰界定,也对一些产业的发展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措施。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政府对于动漫产业的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通过举办“中法文化年”、华盛顿“中华文化节”以及建立海外“孔子学院”等活动,努力推广中国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海外。在华盛顿“中华文化节”期间,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作了题为《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梦想》的演讲。张晓明认为,这体现了市场因素和政府因素结合在一起,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广形成了整体性的发展态势。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则认为,这些活动有助于解决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对等地位问题,同时,这也表明政府对于文化在淡化国际冲突、加强国际了解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在推广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政府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备受关注。7月,在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论坛”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近两个小时的脱稿发言在其后的几天里被许多专家频频引用:“我们正在一锹一锹埋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祖先远比我们更有创造力”;“断层和失根的文化可能使我们游荡的灵魂难以找到精神的家园”。而同样在2005年,开始于2004年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又因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再次引发了国学讨论的高潮。
有专家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社会各界重新认识,这不光关乎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问题,也同样会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中国软实力提供宝贵的资源。(戴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