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中国“两会”一周以来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空前高度聚焦民生问题,释出酝酿决策“经济反哺民生”的信号,而中国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突显中国政府对施政思维和手法做出的重大转型。
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此前称为“计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变得民生味十足,新农村建设、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环境保护问题等等,着墨颇多。在这份报告中,不但可以看到今后五年中国的发展路向,还可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从现在开始不再像一份经济部门的工作报告了,而是真正切合中央政府的角色。这个迹象意味深长,也堪称是一个开局。
前十个“五年计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突出“国民经济计划”。当然,这不能说往届政府罔顾民生和社会发展,只能印证一个朴素的真理﹕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多少年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部分精力去解决的问题,就是钱袋子的问题,包括政府的钱袋和民众的钱袋。
简单地来从财政收入来看,1978年收入仅1100多亿元,而到了2005年则突破了3万亿。人均GDP在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美元,现在则超过1000美元。可见,“穷则变,变则通”,改革开放在经济意义上获得了成功,这是往届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民拼经济的结果。
但是,在“穷则变,变则通”之后,如何避免“通而不久”呢﹖钱包丰足之后,在赚钱过程中被放在一边的各种问题就凸现出来了,现在再不力求解决,今后的发展将阻力重重。典型的就是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七成多,如此庞大的群体却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所得无几,沦为被忽略的大多数。农村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
中国政府今次取消实行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并且承诺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就是力图让农村人口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不仅如此,温家宝还指出,“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因为“这些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也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变革”。
不妨看一下广东“四小虎”之一的东莞市。东莞2004年GDP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下同),全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2005年又一举突破2000亿元。20年来以20%的速度增长,变成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所谓“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经济规模急速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就不可避免。不过,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东莞近年来“在公园里建城市”,至2005年东莞市城市环境建设就超过1000亿元。现在的绿化水平就算许多省会级城市也难望项背。东莞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缩影。有了钱就应该还债。只有努力减少和消除国内丛生的问题,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价值,中国才能在亚洲起到领导者的作用。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淡化经济色彩,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这既表明中国的经济已经步入正轨,不需要政府太多的干预,也折射出执政思路的转型。北京近年来较少提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转而强调“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从追求“金色GDP”转为追求“绿色GDP”,这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该做适当的事。
来源:《星岛日报》美国版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