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6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吉林省是全国最早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之一,为推进改革,迄今已撤并乡镇291个,减少乡镇领导职数1874个。用老百姓的话说,“庙少了,自然用不着再供那么多佛”。
2004年3月,中央决定在吉林省进行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于农民缴纳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并非一免了之那么简单,原有的乡镇机构行政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都需要进行改革,以与新政相配套。
报道称,近两年,吉林在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乡镇总数由改革前的915个减少到624个,撤并比例达31.8%。据测算,平均每撤并一个乡镇,可节约公用经费50多万元,如此,全省乡镇一级每年可节约公用经费近1.4亿元。
乡镇机构减少了,领导干部人数也相应减少。通过分流安置、提前退休、鼓励离岗创业、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一把手党政“一肩挑”等方式,吉林省领导干部人数压缩了1/3多。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冗员,乡镇内设机构调整亦同步展开。原助理员制改为办公室制,普遍设立“三室一所”,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这使乡镇内设机构减少了38.5%,全省乡镇行政人员编制也从改革前的2.3万余人,重新核定为1.9万余人。
原来的乡镇事业单位,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七站八所”,改革中,这些乡镇站所被有效整合。改革后,每个乡镇设置两个服务中心,即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畜禽防疫服务中心。原每个乡镇均有的农业、林业、水利、农机、计生、文化等事业站所,改为按区域设置。由此,全省乡镇事业站所减少了近2000个,精简30%;事业编制由原来3.5万余人,重新核定为3万余人,普遍实行竞聘上岗,事业单位实有人数,由改革前的4.47万人减少到3.06万人,减少了31.6%。
吉林省税改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吴国良介绍称,“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彻底地进行一次改革,但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改革初期,部分基层干部有畏难心理,认为精简机构和人员,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好解决;还有些干部有消极情绪,认为综合配套改革“把权改小了,钱改少了,事难办了”。但通过统一认识、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及部门分工责任制,“改革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人员精简分流,是此次综合配套改革的难点和矛盾集中点。虽然各县都采取了不同方法,但因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特别是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安置方面,各地进展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据悉,吉林省将争取3年内完成分流,加上几年分流后节省的人员工资,预计将来吉林省一年可节省行政经费2.9亿元。(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