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立法”、“司法”全都失去监督和掌控能力的时候,怎么担保今天的吕秀莲,不是明天的陈水扁
看来除了舆论压力之外,我们已经对台湾政治失去了基本的掌控能力。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的公开信和在“总统府”前的游行倡议,已经从民进党自救的最后一步,变成了台湾自救的无奈步伐。难道说,凯达格兰大道注定是一条悲情的大道。
当然,陈水扁是否会在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突然宣布辞职,还是个未知数,这个情况的偶然性很大。而台湾生活的偶然性已经太多了。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旦他以任何方式提前离任,按照脆弱但仍然有效的“宪法”,接掌“总统”剩余任期的,是IBM(国际大嘴巴)吕秀莲“副总统”。
吕秀莲之所以迟迟难以上任,也迟迟不做表态,是因为全台湾都知道,这一步的迈出,意味着巨大的变革。经过此次陈水扁系列弊案,民进党内的中青年干部多有共识,民进党的分裂与整合是迟早的事情。民进党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同样已经背负了国民党试图抛弃的历史包袱。在整个台湾政治史发展到现在,几大政党都陷入从清到浊、再试图重清的过程。虽然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是这种诡谲,难道是台湾政治的宿命?
然而也有快乐的人。一位民进党的友人曾经在海外的某次餐叙中告诉我,台湾政党的发展和整合,在此次弊案后将会峰回路转。传统上以蓝绿划分的结构可能会出现变化,甚至出现蓝中有绿、绿里带蓝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一种充满乐观主义色彩的远景规划。但是多数政论家都相信,目前台湾岛内政治情势的发展和陈水扁下台,仍然缺乏两个必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美国的对扁态度。第二个因素是吕秀莲的支持率和她自身的态度。而这两个因素的相辅相成之处在于,没有安排好后续人选,美国不会轻易要求陈水扁下台;而缺少了美国的政治支持,吕秀莲也不容易就任“代总统”。
另一方面,吕秀莲个人的态度也是此次弊案发展的关键。其实很显然,吕秀莲大姐根本不愿意做这个“代总统”。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代总统”永远是一个悲剧的代名词。当年李宗仁费尽千辛万苦代任“总统”,却全无力量,蒋介石下野奉化,却可以掌控三军乃至“总统”卫队。唯一可以称得上“代”得功德圆满的是李登辉,他在蒋经国去世后代任“总统”,得到良机,从此台湾陷入政治混乱中……
因此吕秀莲代“总统”,很大可能也就意味着她的政治生命在2008年终结。理由很简单,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如果一查到底,不但难以在2008年前完成调查,更会得罪党内那些看似中立、暗挺阿扁的大老,把自己陷进去,造成党内派系分裂,可谓党望全无。而不查,则不但民意通不过,更拂逆了泛绿选民的信任,会造成民望全无。因此她一旦代理“总统”,就必须要在党望和民望之间做一个艰难的选择。
吕秀莲在民进党内人缘不好,这是早有定论的。理由很简单,这位哈佛的高才到现在为止,还不太懂得自处和共处之道。比如她曾经叫停党内的派系改革,推动各个派系之间相互交流,并且严辞批评年轻人。难怪有人说,美丽岛老一辈以理想主义情怀治理台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陈水扁都管不好自己的保姆、吕秀莲管不好自己的嘴,那么民进党势必会重新回到一个艰难的起点。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立法”、司法全都失去对一个“总统”的监督和掌控能力的时候,我们还能依靠谁来选择台湾的领导人。即便陈水扁下台、吕秀莲上任的时候,还有没有一个制度能够保证过去的一切不再发生,我们怎么担保今天的吕秀莲,不是明天的陈水扁?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胡一渊(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