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0日电 中国青年报今天刊载署名兰纪平的文章说,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大城市能够只靠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好塞车问题,要治理北京的拥堵,可以在工程性方法之外,考虑一些经济杠杆的方法。文章并就治理北京交通拥堵提出五项对策建议。
有资料显示:北京地区的汽车已经超过了30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天1000多辆的速度增加。北京的交通拥堵也同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一样,具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文章说,用经济学中的产权观点来看,大城市中塞车的原因并非只是道路的供给不足,而是一种“共有资源的悲剧”。因此,仅靠增加供给之术不能有效地治理。仅靠加修和拓宽公路,只会吸引来更多的车辆。
作者提出北京治理拥堵可用的对策包括:
第一,价格分流法。伦敦当局的做法可以为北京拥堵治理提供启示。英国伦敦市政当局决定:自2003年2月起,所有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进入伦敦市中心8平方英里城区的机动车辆,每周需向当局缴纳5英镑的费用(警车、急救车、出租车、公交车等除外)。4年来的结果为:伦敦市中心的实际交通流量减少了16%~17%,大大改善了原先的交通拥堵状况。作者说,除了伦敦的具体做法外,还可考虑类似的措施。比如,在某些路段,对在交通高峰时段过路的车辆收费,其他时间则不予收费。又比如,可以设置并公开拍卖不同的行车许可证,让在任何时间、道路通行的许可证的价格贵一些。在有现代电子监控和结算卡技术的今天,实施上述的操作和管理并不会增加太多的困难。
第二,加强和完善公交专用线的建设,保证公交线路行驶基本正常,以鼓励人们更多地选用公交车出行。最近,北京将公交车票价下调的举措已经使乘客数量增加,如能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加公交车专用线的数量,保障其行车速度,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乘公交车出行。
第三,允许并鼓励“拼车”出行。人们可以看到,路面上有相当部分的轿车中,只有司机一人,或是一名乘者。如能有所改变,将会有节能和减少拥堵的功效。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民间自发的“拼车”做法,提高轿车的使用效率。
第四,需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管理公车。与国外不同的是,在北京地区,有超过100万的车辆为公家车。而对各种公家车来说,“预算软约束”的特性可能使价格分流术无效。正如仅靠改变价格,分流不了公款吃喝一样。因此,管理、约束公车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中非论坛期间,北京市政府对单位公车做出只许部分上路的管制规定(包括外地进京车辆),而对私家车则只是一般性号召其减少出行,并没有明令限制。结果表明:效果很好——北京的路面上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发生拥堵。
第五,继续推进公车制度改革。近年来,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在公车改革中,一方面取消了班车,一方面又在增加轿车,这样的做法既没有降低养车成本,也不利于交通拥堵的治理。今后应通过公车制度改革,抑制单位轿车数量增加,以租车方式满足班车的需求。
文章说,治理北京地区的交通拥堵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工程技术,还需要从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才有望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