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到底要不要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由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组成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这在上周看来似乎已经不是问题,没想到刚过了一个周末,在旁观者看来,情况就有了变化:先是政府给三大公司开出用改革换救济的选择,要求它们更换管理层,彻底改变思路,而不是单纯进行救济;接着,美联储说自己不会掏腰包,因为救济汽车公司或其他行业公司是国会的职责,不在当初设立救市基金以稳定金融秩序的初衷范畴,因此美联储仍将只负责金融业,由此有人猜测政府最终可能通过入股的方式救济三大公司,成为最大股东,而这又等于将它们国有化,12月9日的最新消息是政府与国会领袖达成一致,原则同意向三大公司提供总计1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但有分析员认为该方案还要递交国会进行表决,因此本周内获得通过的机会不大……
在这片热闹中,有记者想起应该问问经济学家的意见,并且直接找到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于是全世界读者都听见他说,这样的救济恐怕很难避免美国汽车工业长期而言将要输给外国对手进而没落的命运——这是不是像极了前辈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语气,只不过凯恩斯当时可能因为赌气,所以说得更彻底,他说的是长期而言我们都会死去。现在,从电视新闻听见克鲁格曼的回答,我就想,不愧是经济学家,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很难指望他们说出什么好话,哪怕现在进入21世纪,不是凯恩斯那个世纪,也还是这样。
玩笑归玩笑,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济学家,美国民众的意见似乎也不利于汽车公司,比如美国一个电视网络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人反对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三大公司。
当然,无论支持或反对救济,很多理由单独看都很有说服力,比如,有反对救济者认为,现在是三大汽车公司要求政府帮忙,但这只是开头,各行各业都在观望政府的反应。假如政府答应出手帮忙,那么很快就会有下一个公司或几个公司前来要求帮忙,到时候政府能不能说不,如果说不,会不会违反公平原则?
又比如,有支持救济者认为,当初政府放任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就是低估了其破产可能造成的后果,为免重蹈覆辙,如今应该慎重对待三大汽车公司要求救济的案例,不要轻易说不。
至于经济学家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救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等于惩罚其他做得更好也更有效率的公司,比如富有竞争力的日本对手,违反了经济学最基本的效率原则。他们不担心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破产会有什么后果,因为如果它们破产,那么它们留下的市场份额自然会有其他公司填补,由此也会把它们破产造成的就业窟窿补上。说到底,市场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就会有就业机会。
事实上,如同经济学课本所说,美国汽车工业面临外来竞争已经不是第一次,上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贾率图鄹衩驼且院蟆5笔,具有更高燃油效率的外国汽车快速进入美国市场,侵吞美国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其中又以日本汽车最为引人注目。但随着1980年代石油价格回落,加上美国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美国汽车公司的政策,比如将轻型卡车和多功能运动汽车豁免在燃油效率要求之外,而这些种类不仅是美国汽车公司的强项,且利润高于普通汽车,因此,美国汽车公司很快重新站稳脚跟。
不过,现在若说这些外部因素特别有利,导致美国汽车公司错过了进行彻底改革的时机,也有道理,结果就是外国对手在美国市场步步进逼。比如,从纽约时报做的总结可见,2007年上半年,日本丰田的销量第一次压倒长期排名美国市场第一的通用汽车。并且,虽然通用汽车从全年销量来看保住了美国第一,但差距已缩小到3000辆左右,只是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一天的销量。
但又有支持救济者认为,美国汽车公司之所以显得竞争力不足,不全是自身问题,还有历史包袱:美国汽车工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跟进入美国市场只有20多年历史的外国对手相比,自然会有更多退休工人需要赡养,达到几十万,其要面对的工会也更强大,在要求提高待遇方面更有经验。比如,美国三大公司生产的汽车,平均每辆需要承担的医疗和养老金成本约为1000美元,而日本对手的负担只有几百美元,又比如,美国三大公司在工会注册的员工,其包含所有福利在内的小时薪金平均约为75美元,而日本对手在美国聘请工人只要花每小时45美元左右……
这样看来,克鲁格曼所做的美国汽车工业长期前途分析恐怕是对的,虽然在美国汽车公司看来令人沮丧,跟凯恩斯的气话差不多。接下来就看支持救济者能不能拿出更有力的理由。这对旁观者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