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增长6%,完全有可能”
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在哪?
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带来了一份“稳增长”相关的提案。
林毅夫表示,过去外国机构等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向来是偏低的,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情况是高于其预测的,今年的情形可能也会这样?!氨热纾汗驶醣一鹱橹げ庵泄衲甑脑鏊倏赡芙抵?.8%,我觉得就低了,今年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6%左右甚至6%以上的增长?!绷忠惴蛩?。
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何而来?
中国发展有“两大优势”
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优势——“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优势”。在他看来,不管国际形势如何演变,中国只要保持定力、对未来有信心,利用好这两大优势,经济发展还是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相对较高的速度上的。
首先,作为一个处于在追赶阶段的国家,中国有“后来者优势”,这是中国发展很重要的空间所在。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中国与世界前沿还有差距。林毅夫表示,比如在法兰克福工业展上,每个展厅几乎都有中国产品,但不少产品跟德国、瑞士、日本等国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代表着增长空间,可以继续利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创新的来源。
另外,就是在新经济领域的“换道超车优势”。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性是有很多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很短:只要12个月、18个月,产品就能迭代,它们的研发投入是以人力资本为主的。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本非常丰富。在这种短研发周期的新经济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而且,中国还有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产业门类在全世界最为齐全,把这些优势利用好,中国就有了换道超车的优势。
今年经济增长6%,完全有可能
林毅夫表示,过去外国机构等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向来是偏低的,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情况是高于其预测的,今年的情形可能也会这样?!氨热纾汗驶醣一鹱橹げ庵泄衲甑脑鏊倏赡芙抵?.8%,我觉得就低了,今年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6%左右甚至6%以上的增长?!绷忠惴蛩?。
2020年,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增长率降低到2.3%,去年有反弹的部分。只要提振信心,利用好有利的条件,“刨除反弹部分以后,今年的正常(经济)增长,个人认为是完全有可能达到6%左右的”,林毅夫表示。
信心提升是个正向循环。他指出,人们看到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空间,就会去投资。有了投资就能够创造就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费也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都增加经济就会活起来。
“稳增长”的关键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季度GDP增速降至4%。2022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在哪?
林毅夫指出,经济增长主要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在这方面,中国有“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优势”。此外,在经济周期下滑时,政府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也有发力空间。
从财政政策来看,林毅夫指出,中国储蓄率占到GDP的逾45%,民间的储蓄多。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府负债相对较低——现在中央和地方的负债加上地方投资平台等等占GDP的不到60%,而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超过100%。
而且,中国的政府负债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绝大多数是用来做投资的,是有资产的,而其他国家的政府负债绝大多数是用来支持消费的,消费完了就没了。如果把资产计算入内,中国的净负债比现在的名义负债率还要低,所以仍有相当大的财政的空间。
此外,林毅夫指出,政府投资的领域也十分广阔。首先是基础设施,比如:新经济、5G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早在十几年前,在4G的投资网络铺开以后,出现了很多创新的机会。阿里、腾讯、京东、滴滴等平台的出现就得益于此,相信在5G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带来这样的机会。此外,在绿色能源、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廉租房、城中村改造等多领域都有投资机会。
从货币政策来看,林毅夫表示,货币政策当然要审慎,但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经济周期波动,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有下调的空间,此外,利率也有下调的空间。
应该允许地方政府有一定赤字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林毅夫指出,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因为此前规定地方政府不能有财政赤字。但是在推行逆周期的财政政策时,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经过投资平台举债来实现,造成地方隐形债务杠杆率高等问题。
不过,林毅夫表示,中国总体负债率是不高的,而且中国地方的负债绝大多数是用来投资的。地方投资平台最大问题在于短债长投。投资在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领域,但是靠的是向银行贷款,期限较短,所以就有期限不配套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林毅夫指出,既然地方执行财政政策的功能,而且投资的是长期项目,那么就应该在制度上与之配套。
现在有一些变通的办法,但从长期来看的话,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有赤字财政。在需要进行逆周期投资的时候,只要经过合法的程序,应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并计入赤字当中。这样,地方政府能够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做一些必要的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做得好的话可以消除经济增长瓶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石二鸟。
作者:庞无忌 王世博 石睿
- 专题:2022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