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银行理财市场主流产品之一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火爆行情之后,今年以来显得时运不济。
来自专业研究机构的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为2165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却只有317款,占比为14.6%。进入8月份,这一趋势更加明显:8月15日至21日,仅仅一周内就有14家银行发行了122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继续明显上升,但其中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却降至5款,占比仅为4%,且这5款产品均来自外资银行。
从年初的“零收益”事件到不久前有关“伪结构”的质疑,再到市场发行规模占比持续下降,在理财市场空前大发展的环境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却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以致人们不禁要问:结构性理财产品究竟怎么了?
曾经的明星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曾经是银行的“主打牌”,尤其在2006年,该类产品一直稳居股票类产品的第一位。2007年,虽然由于打新股产品后来居上,结构性产品占比略有下降,但仍能达到46%的份额。银行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热情,一方面与当时市场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此类产品自身的特点。
所谓结构性产品,按照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专家的解释,是一种嵌入了金融衍生品的固定收益证券。这类产品并不直接支付确定的利息,其收益率受到与之挂钩的衍生品资产的影响,而这些衍生品资产的收益又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利率、汇率、股票指数或商品价格的走势。通常情况下,结构性产品的风险要比股票、基金低,收益比存款高,是一种介于股票、基金和定期存款之间的投资工具。
由于结构性产品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因此,自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各家银行在取得相关牌照以后,纷纷推出此类产品,使得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当时理财市场上的明星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产品也被一些银行称为结构性存款,这一称谓初听起来似乎颇令人费解,但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其中的玄机。在理财市场刚刚起步阶段,很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除了抢占市场和客户的考虑,更多的是出于担心储蓄存款外流而作出的应对之举。很多投资者在银行购买这类理财产品时,常常将其误认为是“能获得更高利息的银行存款”,但当时却鲜有银行能够向投资者作出正确、真实的解释,这也为后来“零收益”、“负收益”事件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埋下了隐患。
“零收益”和“伪结构”
银行在发行结构性产品之初,大多将募集的本金部分作为存款,将利息部分用于债券、票据等投资,或与利率、汇率挂钩,将收益所得计入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由于挂钩产品风险较低,再加上当时市场环境较好,因此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
但是,随着银行理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开始节节攀升。越来越多挂钩股票、基金的高风险结构性产品开始出现,受到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影响,再加上一些产品结构设计存在缺陷,结构性产品终于落入“收益门”的泥淖,从产品到银行,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零收益”的阴影未退,今年6月份社科院金融所在一份理财产品报告中又质疑银行结构性产品设计能力。报告称当月中资银行推出的结构性产品缺乏结构性产品特征中必须的“收益支付条款”,在本质上仍为固定收益产品,属“伪结构”。对此,一些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之所以将固定收益产品“包装”成结构性产品,一种原因在于可以在设计条款中加入更富有吸引力的预期收益率,有利于产品发售;另一方面,则是借此丰富理财产品种类,毕竟,结构性产品更考验银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产品研发水平,银行此举多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
抛除上述事件的影响,近期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的局势,致使各银行很难把握市场的变化趋势,也减弱了他们推出结构类理财产品的热情和信心,结构类理财产品逐渐趋冷。
寒潮当中仍有看点
尽管由于“零收益”、“伪结构”事件,结构性产品备受市场质疑,投资者对其敬而远之,一些银行甚至在一段时间选择了放弃。但专家认为,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结构性产品的创新程度远强于打新股或信贷类产品。
“实际上,结构性产品如果设计得好,不仅可以为投资者规避一定的风险,同时还能提供不错的回报!庇凶腋嫠呒钦撸词乖凇傲闶找妗、“负收益”出现的情况下,依然有同类挂钩港股的结构性产品取得了25%的收益率。这或许也进一步说明了结构性产品所具有的技术含量。
银行方面对结构性产品的态度也有不同。有些银行近期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以信贷资产类产品为主,而鲜有结构性产品面市;但也有银行依然坚持在结构性产品中进行创新,只不过产品风格更趋稳健。交通银行个人金融部产品高级经理施峥嵘告诉记者:“我们没有一味地迎合市场热点,而是坚持以分散投资的原则选择投资的资产和领域。在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市场接受能力,引进先进的管理和风险分散工具,并结合理财师队伍的实际素质,循序渐进,不过分求新求异,以保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客户收益。”据她介绍,到目前为止,交行已经到期的产品大多数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2007年推出的“澳视群雄”以及“新·澳视群雄”等20多款产品在整体市场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保本票据和金融衍生工具的结合,在风险和收益中寻找最佳平衡点,成功避开了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带来的影响,为客户获得了优异的回报。最近,他们又推出一款投资于境外结构式票据的理财产品。
对于目前结构性产品所遇到的寒潮,施峥嵘认为是新生事物发展中的必经之路。作为各商业银行开拓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产品线之一,结构性产品可以提供不同于普通投资产品的收益回报方式,满足投资者的特定需求或捕捉市场的特定机会,因此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或许,在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接触和了解结构性产品这一独特的金融工具,从而能够理性认识其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大批相关从业人员的经验与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也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记者 谢利)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