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金融服务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施坦普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为12%,但由于过分频繁的交易,一般的股票基金投资者的年均回报仅为4%;房屋业主支付高保费以降低自负额,但据报道每年申请保险赔付的只有7%;74%的美国人多缴了税,本质上是给政府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凡此种种,美国人理财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之一,右手进左手出。其表现为拥有一个利率仅为5%的储蓄账户,同时却为信用卡借款支付15%的利息;把退税款视为应急的零用钱;老是想着一款新车的价格,却不能监督每周的日用品账单。这种行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相当于把钱放进多个桶里,每一个都设定不同的用途。这并不总是一种错误,但这种预算方式的前提是错的。例如,仅仅片面而不是全面地审视你的财务状况会隐藏原本可以避免的成本和费用。比如5000美元的退税款,是正确的吗?不,是错误。假如你将这笔多缴的税金放进一个高利率储蓄账户里存1年,将得到大约135美元的利息,而不是向山姆大叔提供无息贷款了。
误区之二,太保守。其表现为对有利润的股票售出过早,对出现亏损股票卖出过晚;将太多现金放进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股票比重不足;不愿意卖掉已拥有的东西,哪怕是为了某些更有价值的投资。
误区之三,预期失当。其表现为将太多储蓄投资了所服务公司的股票;保险自负额非常低;认为小型股将永远上涨。
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国成年人购买了寿险,遗憾的是,许多人忽略了一个更大的风险:35岁至64岁的人,因严重受伤而丧失大量工作机会的几率是意外死亡几率的6倍。
误区之四,只顾眼前。其表现为没有登记401(k)计划,即养老金计划;没有编制月度预算;直到最后时刻才向个人退休账户存款。行为经济学家说,拖延的倾向是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之一。
误区之五,漏洞越补越大。其表现为不肯放弃一只表现落后的共同基金,只是因为你支付了前端销售费用;修车成本超出了购车成本;根据你已经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来决定继续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人们从事一项投资之初支付的佣金是“沉入成本”,它妨碍人们正确地展望未来。人们当然希望投资有回报,希望所投资的基金表现突出,但是涉及到再评估问题时——是否售出所持有的共同基金,理性的经济学视角告诉人们,沉入成本并不重要,它们是过去的东西。
误区之六,自我的干扰。其表现为频繁交易;过分集中持有少数“绝对不会错的牛股”;认为自己是水平高于他人的驾车者。研究显示,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当然,自信和乐观不一定是坏东西,但在股市里,自信导致人们相信能够击败市场,但事实上往往不能。自信的结果是高风险的投资,频繁交易和多样化不足,所有这些都会削弱长期回报。
我们从美国人的理财误区中可得到那些警示和告诫呢?
告诫之一,私人理财要精打细算。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积累的增多,人们已经进入现代理财时代,常言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每一个人,面对自己的财富,都需要精心打理。如今无论是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还是其它投资种类,收益是不一样的,有的差距甚至还很大,如果你不注意精打细算,忽视品种和机会带来的高收益,你就会失去赚钱的有利时机。目前,人们投资证券基金带来的收益是正常储蓄收益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量实践证明,财富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看你能不能惠眼识财,带给自己良好收益。
告诫之二,投资股票、基金要注重防范风险。去年以来,我国的股市从1000点上升到最高价位的4335点,不少人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造就了一批百万、千万富翁。但股市在造就众多富翁的同时,收益和风险同在,目前股市出现的反复震荡也着实让不少股民被套牢,股市正在给新股民上风险课。股市也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往往在股市热的背后,说不定正在酝欲着投资风险。
告诫之三,投资理财要有成本观念。大家的任何投资都是有成本的,股市和其它投资理财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获得收益最大化,你必须要有成本观念。为什么有的人在股市大赚,有的人却大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控制成本上的高低点上不一样,如果你想大赚,你就必须抓住时机,低位建仓,高位抛出;如果你不注意研究个股,盲目跟风,就会造成人家赚钱,你会赔钱。我们都应该吸取教训,把投资理财收益做强作大,成为投资理财的强者。(强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