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的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此前,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公告,宣布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一些有识之士就此提出“免检”之后怎么检?据报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组织5000余人的队伍,分赴有关企业驻厂进行检查督促整改。这作为一时性运动式的监督管理是可以的,长此以往政府有没有那么多的编制?且如何变事后检验为全程监控,真正消除检验监督的真空?
依靠消费者监督不是不可以,但是太不经济。一是消费者没有专门知识,更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二是从“齐二药假药”案、“三鹿奶粉”事件来看,消费者只能通过以身试“毒”,再现身说法来提醒社会、市场、公众。这个代价太大,太不人道。三是如果每个消费者买了产品都需要去找检验机构检验后再消费,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太高。我国的食品、药品、生产安全问题不能说国家不重视,但是却愈演愈烈,事实说明绝不仅仅是个别人的贪欲或不负责任的问题。马克思对资本的劣根性早已说得非常透彻,要根除,一定要从管理体制上找出其规律性的问题。从出现的一系列安全事故来看,目前我国安全管理只有两方面力量,一是企业自律(但是如果没有强力的社会监督,企业越讲道德,被劣币驱逐良币的机会越大),二是政府监管(但政府编制经费是有限度的,面对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缺乏市场上独立的专业检验机构这第三方中立的市场监督力量。
因此,政府有必要扶持市场上独立的专业检验机构的发展,建立起一支社会化的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监督“警察”队伍。比如建立产品和生产流程安全市场技术检测的法定机制,以及强制披露安全检测机构责任的产品标识制度。关键的是,把企业产品交由独立第三方进行安全检测应当通过立法确定下来,这样就可以逐渐剥离相关政府部门在市场中的利益纠葛,从法律上限定政府行为的边界。
有人也许会说这样可能给企业增加成本,但问题不在于成本,而在于企业需不需要公正、公开和公平的市场监督力量?一个好的市场监督力量究竟对市场的发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其实,从长远来算帐,企业的成本是降低而不是增加了,因为制度外的潜规则成本经此而有可能被消弭了。如果我国产品安全问题不能从这个制度上彻底解决,中国商品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地位不仅难以提高,还有可能陷入低信誉困境,甚至在国内也无法赢得国人的消费信心,企业也就不可能有大发展。(陈舒)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