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证券交易所近日发表了该所对深市主板公司2006年年报的解读报告。报告认为,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6年度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在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亦存在非经常性损益比重大,行业、公司业绩分化加剧等问题。
据悉,截至2007年4月30日,深市主板490家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6年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42.17亿元,同比增长19.15%,平均主营业务收入25.3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025.33亿元,同比增长23.61%,平均主营业务利润4.13亿元;实现净利润484.49亿元,同比增长228.59%,平均净利润9887.6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217.20%;每股收益0.21元,同比增长191.02%;净资产收益率8.25%,同比提高了5.34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对净利润影响减弱
数据表明,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取得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比值则由2005年的11.11下降到4.18,反映出主营业务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减弱,非主营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增强。
不同行业、公司业绩分化加剧
2006年度深市净利润金额前20名的公司贡献利润301.10亿元,同比增长72.27%,占深市主板净利润合计数的62.15%,大盘蓝筹股公司已成为提升深市整体业绩的基石,其利润贡献集中度高。
从行业业绩来看,采掘业和金融业上市公司以每股收益0.543元和0.409元的成绩,盈利能力位居行业前两位;传播与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业则已连续两年整体亏损;盈利行业与亏损行业之间的业绩差距明显,主板上市公司行业业绩分化加剧。
2006年度深市主板亏损公司76家,亏损面为15.51%,较2005年度下降8.98个百分点;亏损总金额166.77亿元,较2005年减亏41.79%。但亏损金额前20名的上市公司合计亏损124.95亿元,较2005年亏损额增加40.15亿元,巨额亏损公司日趋集中。
定向增发效应良好,但上市公司整体独立性堪忧
2006年度深市主板63家公司实施或提出定向增发预案,平均每股收益0.407元,同比增长59.34%,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但实现整体上市的公司为数尚少,关联交易普遍,交易金额巨大,比重较高,上市公司独立性仍令人担忧。
利润分配水平提高,部分公司回报股东意愿不强
与业绩大幅增长相对应,2006年度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共有占40%比例的198家公司在2006年年报中提出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不少公司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股东的股息收益率有所提高。但仍有高达60%的上市公司未提出利润分配预案,除亏损公司以外,尚有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利润分配,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分配意识淡薄,回报股东的意愿不强。
上市公司风险水平不乐观
2006年年报显示共有69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占深市主板公司的14.08%。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主要集中于盈利能力差、资产质量差,财务、经营风险大,持续经营能力低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行为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状况;但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风险仍处于高水平,资产质量尚无法令人乐观。
此外,解读报告还显示:2006年深市主板182家公司的清欠工作已完成89.01%;而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深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提升程度则低于预期;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质量则尚待提高。(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