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不是那个孔明,周郎也不是那个周郎。相信这是很多三国爱好者看完电影《赤壁》后的基本感受。成就诸葛亮的“二愣子”形象的(影评者语,极不厚道),除了一窝勤晒羽毛勤洗澡的鸽子,还有那句愣得可爱的口头禅:“略懂”。据我曹公子略加考证,可能与《三国演义》中同学们读书“务于精纯”、孔明“独观其大略”有关。
可别小看了这个“略懂”,按照文理合一、培养通才的最新高考设想,既能观风占雨,又会抱膝长吟的诸葛同学,可是各学科均衡发展的最佳考生。不仅如此,给牛接过生的诸葛同学,见了难产的马也敢挺身一试;听到“生在荆楚之地,就叫萌萌”的生僻典故,也能会心一笑,足见其兼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
有无数优秀通才的成功范例在前,取消文理分科、加强素质教育的高考改革思路,自然是没有错的了。每科都考、每样都学一点,“略懂”是肯定的了,问题是到底能懂多少?问一问高考恢复31年来的上千万“过来人”,有几个还记得高中毕业后就没再碰过的学科?像曹公子那样博闻多识的人,学生时代对诸葛亮的了解,也并非来自中小学语文课本,而是初三某个星期的物理课上,桌子底下常摆了本《三国演义》。而那些心无旁骛想着会考得满分的“好学生”,最多也就记得一个《草船借箭》、一段《蒋干盗书》。
这就是“略懂”了。至于说还要靠这“略懂”来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就更不明白了: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用十年时间都没能培养出两种精神来,凭什么认为学多两年、考上一次就大功告成了?
小时候,老师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年明月兄以为不然,他说,生存是最好的老师(参见《明朝那些事儿》(6))。
对于有志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中国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后,学生们“考术”很有可能将练得更“精纯”、知识将懂得更“大略”! 〔芩漳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