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5日电 据羊城晚报报道,本科毕业生的预期工资水平比农民工的平均预期工资水平低100元!这一爆炸性的调查结果刺激了全社会。难道中国进入一个新的“脑体倒挂”时代?一石击起千重浪,劳动力市场上是否真的“脑体倒挂”?记者从广州市劳动部门获悉,部分新毕业大学生起薪点确实较低,但总体而言,“学历越高、薪酬越高”仍是劳动力市场的规律。
“学历越高薪酬越高”长期来看仍有效
据“2006年广州市劳动工资指导价位”显示,新毕业本科生月工资中位数为1977元,低位数为1180元。而主要包括一线体力生产工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其月工资中位数为2515元,低位数为1019元。两者互有高低,显然,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已非“天之骄子”。
但该指导价位也显示,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学历不同,“身价”也有明显区别:月工资中位数,博士及以上为6137元,硕士为5314元,本科为4139元,大专为2885元,高中、中专及技校生为2434元,初中及以下为1595元。
据介绍,该指导价是劳动部门调查了广州600多家企业后得出的,虽无强制性,却反映了劳动力市场比较合理的工资水平。
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分析,还不能笼统地说是“脑体倒挂”,但应届毕业生找工反而比一般的生产工难,这确是事实。企业是用工主体,而企业需求又以制造业量最大,因此一般的生产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紧俏。而应届大学生心仪的管理类岗位毕竟有限,僧多粥少,应届生的价位自然拉低。不过,入职后大学生素质逐渐体现,薪酬也不断升高,而一般生产工就显得有些“后劲不足”了。
企业招聘滥用人才也会影响毕业生待遇
何小雄,广东白云学院副院长、高级职业指导师。早在10多年前,他就曾经在《南方窗》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脑体倒挂”现象的评论。时隔多年,这一观点“重出江湖”,何小雄认为新“脑体倒挂”论已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
据他分析,首先,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低与教育机构的培养机制过于陈旧难脱干系!按笱募寄芴ヒ,用人单位自然会感觉大学生不好用!逼浯,“现在很多企业对于招聘人才缺乏理性,或是非高学历不招,或是对人才技能没有具体要求,滥用人才的负面效应直接体现到人才的职效评价中,继而影响薪酬待遇!
更重要的是,新“脑体倒挂”论的出现,与当下“高等教育收费占中国普通家庭支出高额比例”的社会现实有莫大关系。何小雄认为,一方面全社会应该开始要警惕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核算,规范收费问题。
广东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同时也要向用人单位灌输“理性”用人的观念。一位高校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则认为,“人才的收入调配,最好还是应该由市场的无形之手来指挥”,按照学历制定最低收入标准的一个负面效应在于,高学历并不等同于高素质、高能力,“如果收入以学历论之,也许会扭曲大学生对‘高学历’的追求初衷!
但也有一种声音质疑“脑体倒挂”论。一位中山大学的罗同学认为,无论是大学生的预期工资水平还是起薪点低于农民工,都不能说明“读书无用”,“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肯定高于学历较低的农民工!
新“倒挂”与过去体制性“脑体倒挂”是两回事
中国大学生占人口比例并不高,为何却会出现所谓新的“脑体倒挂”问题?广东一些专家明确提出:要解决这种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产业升级与调整人才结构必须并举。
造成目前大学生起薪点不高,是大学生太多了吗?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谌新民说,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从数量和结构上看都处于偏低水平。问题的关键,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
谌新民分析,要增加吸纳大学生等较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就必然要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自主创新型产业的迅猛发展,而恰恰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过去在调整人才结构上不够重视,这种现象实际就是劳动力市场在价格上的一种反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董小麟认为,这种所谓的“脑体倒挂”不是普遍现象,它与过去那种体制性的“脑体倒挂”是两回事。部分应届大学生固然起薪点较低,但一两年后,起码在珠三角地区,达到两三千元是很平常的事。
当务之急何在?董小麟说,大学生自身的定位,应未必人人都要做白领;根据其自身条件,可能蓝领、灰领更有发展前途。目前,国内很多大学的专业培养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的需求严重不相适应。从长远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助于解决对高层次人才吸纳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产业调整是一个客观的渐进过程。 (马汉青、区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