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区八里庄远洋天地社区里,有这样一位社区志愿者,她长着一副欧洲人的面孔,还有一个带着洋味儿的中国名字。今年34岁的崴丽玛来自立陶宛,她是社区里的洋媳妇,自从14年前跟随丈夫来到中国,这位立陶宛姑娘就把这里当做 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远嫁中国留学生
操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崴丽玛向记者娓娓道来她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在她19岁那年,崴丽玛和当时在立陶宛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王先生一见钟情,为了和丈夫在一起,她放弃了立陶宛的幼师工作,离开了生活了近20年的故乡,随着丈夫远嫁到了中国。
成为社区志愿者
1997年的一次偶然机会,身在哈尔滨的崴丽玛两口子寻找到了来北京发展的机会。随着收入的增多,2003年3月份,他们在位于四惠桥东侧的远洋天地小区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把家安在了北京。
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很偶然,崴丽玛告诉记者,那次她陪上小学的女儿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活动,由于她是第一个参加社区活动的洋面孔,再加上爽朗的性格,从此每逢社区搞活动,崴丽玛就成了不二的志愿者人选。
成为了社区志愿者后,崴丽玛发觉自己在社区里的交际也更为宽广,活动也带给了她更多的快乐。在前不久的一次慰问社区保安活动中,平时很少下厨的崴丽玛自告奋勇地找来一本菜谱,照本宣科地制作了一份西式肉片蘑菇,热气腾腾的菜刚端上桌,崴丽玛自己还没来得及尝尝调料是否搁得合适,就被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一抢而空,这让她倍感骄傲。
被称做另类妈妈
自从嫁到中国,崴丽玛入乡随俗地接受中国式的生活方式,和公婆一起居住。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除了饮食上的不习惯,在观念上双方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伴随着女儿杰西卡的出生,差异越发明显。在给孩子起名时,崴丽玛坚持给女儿起一个立陶宛式的名字,而公婆这边却希望给孙女儿起个中国名,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在丈夫的说服下,各自退让了一步。
在女儿杰西卡的教育问题上,崴丽玛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妈妈”。喜欢打扮入时的崴丽玛认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不应该压抑孩子们的天性。尽管杰西卡才上初中,可崴丽玛却允许孩子化妆扎耳洞。为此,学校的老师对这位洋妈妈也很是头疼。
在采访结束时,崴丽玛告诉记者,14年磕磕绊绊的生活让她已经融入到了当地的社交圈里,北京在她的心目中已经成了第二个家园。
本报记者李环宇 文并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