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房运动”再起波澜。据媒体报道,早在去年发起这项运动的深圳市民邹涛,近日决定转让自己在深圳的财产,并“返回家乡湖南邵阳以务农为生”。这一事件一时间引起了强烈的关注,许多支持“不买房运动”的民众们纷纷表示遗憾,还有人甚至发出了“谁是下一个邹涛”的呼吁。
支持者的心态不言自喻,当政府治理房价虚涨收效甚微,甚至“越调控涨的越快”的情形下,想着自下而上地发起集体性的不买房运动,来抵制或是震慑房地产商。但这种想法显然是一厢情愿的。先不说集体行动能不能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后会不会心往一处使,你何时见过房地产商对草根的行动表示过忧虑?
更重要的是,虽然“不买房运动”有大量的积极拥护者,但这类群体,却未必是“邹涛们”所真正希望响应其倡议的群体。特别是在网络上,反响最为强烈的,要么是购买力尚可但情绪化的网友,要么是没有半点购房能力的网友,把响应这一运动当成了发泄私愤的通道。相反,有些许或三成以上购买能力的民众,往往不会太过投入类似活动,而是考虑所在城市哪一个小区的房子性价比比较高,诸如此类。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官方发布的数据称广州3月份房价降了几百块,仍然引起了相当的质疑,最为通俗的质疑是,低价房多卖出一些,均价自然下来了,但均价不能笼统说成是“房价”。人们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房价会突然降下来,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无独有偶,在日前的博鏊论坛上,房地产商任志强再一次提到,政府不可能把房价压下来的——他显然说的是大实话。
可见,民间的“不买房运动”可以作为表达自己愤怒的机会,但绝不可能对真实的市场供需起到丁点刺激或调节作用,即使最近关于邹涛要彻底放弃“不买房运动”的消息不是炒作,邹涛的去留也不是一个真问题。而个别官员对民众发出“不买房运动”的呼吁,则未免有政绩色彩在里面,数据由官方发布,统计方法又不健全,难免有一些众所周知的枝节行为发生。
现在的情形已很明朗,民众心理预期仍然是看涨房价。而国家统计局最近在公布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时,姿态明显,虽然提示经济有过热的危险,但同时更认为“宏观调控措施不宜过大”,这无疑给房地产投资者吃了一个定心丸,而对普通的有购房需求的民众来言,显然不是好消息。
俗话说,穷则思变。买房没钱,于是想着投资股市,赚个首付再说。这是现如今许多小股民的心态。一些民众把之前响应“不买房运动”的时间,和批评地产商潘石屹、任志强的精力,挪到股市上。这自然无可厚非,从一定程度来讲是“理性的”。问题就在于,证券市场游戏规则的不明朗和一夜暴富的故事,让更多的小股民产生了盲从心理,以至于把在股市上赚得的纸上宝贵,等同于买房所要交的真金白银。
这并不是说不赞同购房者炒股,在大蓝筹排队上市,和外资并购如潮如涌的背景下,中国股市所肩负的责任显然不会令拿买房钱炒股的民众太过失望。而是说,当普通民众仍然“望房兴叹”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开拓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人们理性投资,同时采取有效方式驱散假消息泛滥等投机元素;而民众自然也应有相应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在股市上,牛市不等于没有输者,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从乌托邦式的“不买房运动”扯到一路飘红的股市,无疑想表达的是,热衷于情绪化和没有根基的集体行动,是一种陋习;邹涛是去是留、下一个邹涛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为买房而去筹措资金的渠道是不是畅通,有没有一个引航者,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文/东方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