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鸵鸟遇到危险就会把脑袋埋进沙子,以为看不到危险,危险就不存在了。殊不知,一些人也会这样。5月14日《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说,北京一些政协委员认为,房地产广告词中反复出现的“至尊”、“豪宅”、“奢侈”、“顶级享受”等字眼严重影响了北京的和谐氛围,将导致社会心理失衡,于是呼吁治理这些炫富广告,避免加剧弱势群体的仇富心理。
毫无疑问,在有人穷其一生辛劳也买不起一套房、有人动动笔端或舌头就可拥有多套豪宅的现实下,炫富广告将严重刺激穷人群体的失衡心态,由此增加不稳定因素。同样,“公馆”、“皇家”、“至尊”、“正统龙脉”等广告用语,透露了一种陈腐的封建特权气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确实需要限制,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所有这些都是物质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体现,是富人先有了这个需求,开发商才极力迎合,因此,要营造和谐氛围,绝非一禁炫富广告就可功成,而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即尽快改革财富分配问题。
如果我们相信政协委员以及专家的观点,认为只要清除、限制房地产广告词中的炫富用语,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各阶层之间就会和谐相处,相安无事,弱势群体的仇富心理就会得到遏制,无疑是一厢情愿。我们必须承认,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一些群体心理失衡,甚至变得焦虑,炫富广告顶多起个推波助澜作用,背后的真正原因则是现有的财富分配制度下的收入严重不公问题。
在一个市场经济里,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给。我们可以指责开发商品位不高,但只要他们的广告语不违背广告法的规定,我们就不能在道德上奢求他们完全遵守一个社会的公秩良序,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同理,在能力范围内,追求品位和享受,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这是每个公民的天然权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事实上根据收入的不同,商品提供者把消费者分为各个级别也无可厚非。
所以,我认为炫富广告不是洪水猛兽,它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正如专家所说,如果在大多数普通民众都买得起房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打出炫富广告可以接受。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大多数普通民众都买不起房,正是因为买不起房子,所以才怨声载道,炫富广告只不过增加了怨恨。
山西煤老板自然希望以最低廉的工资雇佣到工人,而中国丰富的劳动力正好满足了他的要求。市场会失灵,所以才需要政府的调控。经济学家茅于轼说,美国矿工平均收入高过美国大学教授的平均收入。这自然是美国政府严格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收入与付出成比例,矿工劳动强度大,而且危险,教授的工作则相对安全。中央去年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很鼓舞人心,可至今不见动静,可见阻力不小。但凡事都需要魄力,社会要和谐,民众要安居乐业,自然不能指望消除炫富广告来实现,而要解决民众收入不公问题。(东方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