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8日发表文章说,从本质上来看,缅甸的这次灾难还是“人祸”。它促使我们思考和行动,去建立预警系统并有效地运转预警系统。否则,这样的灾难在任何国家都可以发生,包括超级大国美国。
文章摘录如下:
热带风暴“纳尔吉斯”以每小时192公里的时速袭击了缅甸。缅甸国家媒体报道称,缅甸政府已确认,风暴已造成2万2500人死亡,另有4万1000人失踪。联合国援助官员称,风暴还使100万人无家可归,许多村庄几乎全部被毁,大片粮田消失。
缅甸的灾难已经属于特大灾难,为什么这种夺去无数人生命的灾难会发生,能否避免和减少这样的灾难?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灾难的预警系统,就可以有效避免这样的大灾难发生,或减小灾情。
所以,从人命关天的角度看,能挽救大量生命的预警系统就大于天。而建立这样的预警系统并非只关乎钱财,而是土法和高科技手段都可以采用。
从两个对比就可以看出预警系统是多么重要,而无论这样的预警是什么样的,哪怕是极其简陋的。
1970年11月,飓风“波罗”袭击了东巴基斯坦,造成30至50万人死亡,但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1991年的飓风“哥奇”再次造访孟加拉国,造成14.3万人死亡。
2007年11月15日强热带风暴“锡德”又侵袭孟加拉国,但只造成1万5000人死亡。为什么这个最容易遭受热带风暴袭击的国家灾害程度会越来越小,答案就是预警和当地的救灾能力。
参与2007年孟加拉国救灾的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官员指出,风暴“锡德”没能使孟加拉国出现更严重人员伤亡,应归功于该国沿海地区相对成熟的风暴预警体系。气象部门的预警系统,以及疏散人员的熟练撤离经验,帮助当地居民更及时地躲避了风暴灾害。
显然,经过灾难之后,孟加拉国已经有了免疫力,即相对成熟的风暴预警体系和救灾人员的熟练撤离经验。
第二个对比是同为加勒比海国家的海地和古巴。2004年9月28日,热带飓风“珍妮”席卷海地,造成2000多人死亡,30多万人受灾。由于没有预警系统和疏于防范,海地蒙受的损失最大。
但是,同在加勒比海的古巴在2004年之前的十年间却只有18人死于热带风暴的袭击。帮助古巴得免于热带风暴肆虐的主要手段便是预警。在古巴有国家预报中心、媒体和防灾演习的三重保障,能有效地把灾难减少到最低程度。其实,古巴的预警系统也很简单,气象部门获得信息,再通过全国的广播预警,古巴人每半个小时就会从广播中收听到有关飓风进程的消息。
这两个比较已经说明只要有预警系统,那怕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也能挽救众多的生命,并极大减少经济损失。
缅甸的这次灾难也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全球每年发生热带风暴80至100个,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热带气旋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的64%。平均每年约1万5000到2万人死于热带气旋灾难,每年造成全球经济损失60至70亿美元。
热带气旋的强风、风暴潮、涌浪和暴雨又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而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风暴活动最为频繁而强烈的区域,中国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不仅一个国家,全球都应当重视和建立包括预防热带风暴在内的重大灾害预警系统。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特大地震海啸灾害,也是缺乏预警系统造成的,先后殃及10余个国家,死亡约30万人,成为继1970年孟加拉热带风暴、1976年7月中国唐山大地震之后近50年来世界第三大自然灾害。
此后,联合国、世界各国以及多个国际组织都提议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尽快建立全球特大灾害预警应急体系,以便有效预防和应对跨国家、跨地区的重大自然灾害,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显然,这次缅甸的灾难意味着,不仅缅甸的预警系统没有建立和有效运转,就连国际预警系统也未能健全、加强并有效运转。
其实,无论是国际的还是一个国家的预警系统都是应当容易建立的,问题在于人们的疏忽。一说是有印度气象学家称,曾提前48小时警告缅甸方面防备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但不知为何没有得到缅甸方面的回应。所以,联合国减灾委员会5月6日表示,他们对于缅甸在热带风暴中缺乏早期预警系统感到惋惜和悲痛。
从本质上来看,缅甸的这次灾难还是“人祸”。它促使我们思考和行动,去建立预警系统并有效地运转预警系统。否则,这样的灾难在任何国家都可以发生,包括超级大国美国。 (张田勘)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