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事早、判断准,适时提出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重点,合理把握调控的时机和力度,是国务院领导经济工作的显著特点。
基本每周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紧密相连。
全面分析、正确把握、有效应对━━仔细阅读2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报道,分析研究经济走势是经常性议题。除每季度专题研究经济形势外,每当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常务会议总是及时提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3年4月至5月,在非典肆虐的情况下,国务院接连召开5次常务会议出台一系列措施,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轨道,在第二季度增长不到7%的背景下,全年仍比上年增长10%。
2004年,面对上年粮食减产和投资膨胀“双碰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复杂局面,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及一系列座谈会专题研究,一方面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一方面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当年,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得到缓解,投资增速平稳回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步入2005年,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房价上涨过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多次部署调控措施。房价和房地产投资在当年增幅缓慢回落,一批落后产能被淘汰。
为落实“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第145次常务会议确定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和相关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当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33%,扭转了单位GDP能耗上升的势头。
2007年上半年,根据经济走势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以控制“三过”发展。今年以来,常务会议还多次研究分析物价上涨原因,提出对策。下半年来,又进一步确定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2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议题和决策,清晰地反映出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一基本原则。
事实证明,正是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才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明确,方法日益完善,效果逐步显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