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石林:东汉三万名太学生首领郭泰为弘扬介子精神,于东汉年间修建迎贤坊,并至介公祠拜介公,顺路至哀号坡。忽见介公墓前灵光四射,山谷山岭云雾飘忽,似有众神遥拜介公。郭泰见状忙率众跪行大礼。少顷云雾淡去,众神所立之处,石林竖立。后人称为神仙石林。
一掌山:晋文公闻子推偕母隐居绵山,便派人上山四处寻找。路遇一樵夫,便问子推去处。樵夫歌曰:“前遇一掌山,上旋几道弯,攀至绝顶处,子在白云间”。眼前所见形似手掌的山石,便是当年樵夫歌中所言的“一掌山”。
子母亭、子母石、呼介石:晋文公二年(前635),文公重上绵山凭吊介之推。来至介公祠前,恍惚中见前方有大小二亭,隐约见子推母子在亭中端坐。文公急忙上前正要问话,但二亭与子推母子均无踪影。却闻有呼叫声:“子推,可去矣!”又听子推应曰:“师父,别来无恙!”晋文公闻介子之声,老泪纵横,悲呼:“贤卿何在?”文公呼声,感山动石,就见二石立于面前。一石似介母依子而坐,人称子母石;一石形如伯子常呼介子之状,人称呼介石。
文公见介之推及母于此处亭中端坐,便令人修此二亭,谓之子母亭。
省世石:晋文公二年,文公重上绵山凭吊介之推,于介子所居洞中发现几片书简,上面写有:“省刑敛,宽商农;尊王室,攘狄戎;睦秦邻,抑强楚;盟践土,霸业成”24字,文公百思不得其解,信步至此,坐于石上,细研书简心中一亮:“简中之语岂非吾日后安邦定国之策略?”故称此石为“省世石”。
莲叶泉:东汉文学家蔡邕敬仰介之推,上绵山凭吊。行至此处,看见一泉形似莲叶,泉水汩汩,顿时想起屈子《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已矣兮,苟余情其信芳句”。故命人将此泉修整,名为莲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