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议会25日召开会议,选举黎武装部队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黎巴嫩第12任总统,接替去年11月卸任的拉胡德。
黎巴嫩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国内党派、教派林立,其中最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根据1943年11月黎独立时各派达成的协议,基督教马龙派人士出任总统,逊尼派穆斯林担任总理,什叶派穆斯林出任议长。议会席位和政府职位按各派人数比例分配。教派分权制成为黎国家权力结构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派人口的此消彼长,黎原有的权力分配基础被打破。各派之间围绕权力的重新分配问题产生严重分歧,武装冲突不断,并直接导致1975年爆发内战。虽然1989年10月达成的塔伊夫协议对权力重新分配作了规定,但协议所确立的政治体系依然延续按教派分权原则。
1990年内战结束后,黎虽努力消弭内战造成的教派、宗派和党派隔阂,但教派分权的特殊政治架构决定了政府缺乏权威。目前,黎政坛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是由西方国家支持的、亲政府的议会多数派;另一派别是由叙利亚、伊朗支持的黎真主党等反对派。
2006年11月,由于6名反对派部长在设立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而退出政府,黎政坛;泳纭
随着2007年9月25日总统选举日期的日益临近,黎各派围绕总统人选问题展开激烈的争斗。由于各派矛盾难以调和,黎总统选举被迫多次推迟,致使自去年11月以来,黎总统职位一直空缺。
总统职位的空缺不仅加剧了政治派别之间的对立,也造成派别之间的暴力对抗,导致黎陷入自1990年内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为尽快解决;,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斡旋,努力促成黎各派弥合分歧,尽快就总统候选人达成一致。黎两派曾就武装部队总司令苏莱曼作为总统候选人达成一致,但双方在如何修改宪法以允许苏莱曼参选以及未来内阁职位分配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以真主党为首的反对派坚持,议会多数派必须满足反对派拥有参与决策权、保证三分之一以上内阁成员份额等一揽子政治要求,否则决不参加总统选举。
今年5月初,黎巴嫩两派武装冲突再起。为平息黎政坛;,阿拉伯国家再次进行斡旋,并成立阿拉伯国家调解委员会,努力就黎教派冲突与黎各派达成解决方案,促成了15日黎冲突双方在贝鲁特达成谅解协议以及16日开始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对话会议。
经过6天的紧张谈判,黎对立两派21日在多哈就结束黎政治危机达成协议,同意立即选举苏莱曼为总统,成立全国联合政府,并保证双方今后发生分歧时不诉诸武力。(王龙琴)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