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2日电 《解放军报》今天刊文评述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文章指出,新安全观今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实践中显示强大生命力,凸现了中国软实力的增强。
新安全观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说,新安全观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由中国领导人提出以来,在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中国-东盟框架内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在周边安全机制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又在多个场合积极倡导新安全观,展示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谋求周边和世界稳定的积极意愿,赢得了许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纪念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大会上,该组织观察员国的元首和政府代表与会,新安全观的理念有了更多的倾听者。今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指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按照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精神,维护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这也是对中国提出新安全观的理解和认可。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江凌飞教授分析说,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国在安全上的整体性和共同性空前增强,安全合作因此成为新的潮流。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新安全观之所以受到欢迎和理解,就在于其中蕴含的双赢和共赢思想,切合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实践中显示强大生命力
文章指出,中国不仅是新安全观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新安全观的积极实践者。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斗争和地区安全事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其他一些地区“越反越恐”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玉荣认为,这主要是在战略指导上坚持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陈玉荣说,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国际信息安全的声明》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07年至2009年合作纲要》,明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还将在俄罗斯举行联合反恐演习,这些都将进一步彰显新安全观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生命力。
今年以来,中国分别与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等国进行了防卫与安全方面的磋商。江凌飞说,这些国家中,既有近邻又有远邦;既有与中国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又有愿意就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同中国交换意见的国家。这些磋商,本身就可以起到加深了解、增进互信的作用,磋商取得的成果也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地区安全问题,因此,举行这种磋商既可以展示新安全观的影响,本身又是落实新安全观的重要实践。
凸现中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章认为,新安全观体现了中国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的诚意与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刘靖华教授认为,新安全观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理解的现状,既是当今国际社会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代特征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他认为,中国正在从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改革者和维护者,新安全观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和影响力的增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新安全观将有可能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吕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