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上河镇原党委书记章志芳赴县城所在的巴山镇任党委书记,上河镇开完欢送会并组织车队送行,一辆载有大量鞭炮和4名负责沿途燃放鞭炮的村干部的小货车发生爆炸,造成车上两人死亡,一人重伤,一人轻伤。
官员异地调动或升迁,一些地方为欢送官员履新,或觥筹交错、杯盘狼藉,或倾巢出动、礼送出境,有的更是警车开道,锣鼓鞭炮齐鸣,在普通干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江西上河镇组织欢送原镇党委书记异地赴任,原本应该是一起普通的欢送官员履新事件,但由于在途中发生了鞭炮爆炸事故,既把一件喜事变成了“丧事”,而且也使一个小地方的“家丑”迅速名扬全国,从而也使一个悲剧事件具有了某种微妙而尴尬的意味。面对车毁人亡的惨烈景象,不知道被欢送的原镇党委书记有何感想,也不知道那些组织欢送事宜的责任人又将如何善后。
上河镇欢送原镇党委书记履新闹出了人命,就事件本身来看,只能算是一个偶然的意外事故,然而,为欢送官员履新而大张旗鼓大肆显扬,在许多地方却是一种“必然”的、普遍的现象。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官场中崇拜权力、谄媚权力,为权势者抬轿子吹喇叭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的“潜规则”颇为盛行,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官员在离任履新的时候,他原来工作的单位和地方,往往要举办大规模的饯行宴、欢送会,通过各种夸张、肉麻的方式,对他的成绩、功劳进行无原则的吹捧和无限度的拔高。有的单位和地方为了制造某种感人至深的群体效应,还精心组织大批群众“自发”赶到交通要道、车站码头,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老领导“依依惜别”。那些被欢送的官员,虽然对这类欢送活动中的庸俗的形式主义成分心知肚明,却也乐得“糊涂”,欣然受之而毫无愧色。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单位和地方的主事者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欢送官员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把从本单位和本地走出去的“老领导”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人脉资源,希望通过盛大堂皇的欢送仪式,给“老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以便在今后与“老领导”保持密切的关系。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考虑是,无论是欢送活动的主事者,还是被欢送的官员,都力图通过轰轰烈烈的欢送活动,向公众展示本单位和本地的政绩,特别是要向公众表明,即将赴另一个单位或地方履新的这个老领导,在本单位和本地工作期间,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最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与爱戴。这些华而不实的做法,其实恰恰反映了主事者和被欢送的官员内心的虚弱与不安,反映了他们对于群众评价的严重不自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道是政声人去后,褒贬自有春秋言”,中国老百姓表达感情的方式一向都是十分含蓄的,人们即便对一名官员心存无比的感激,也未必会赶在这名官员离任履新之际,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十里长街夹道欢送。很多时候,群众被组织起来欢送某个官员,并不妨碍他们一转身就很快忘掉他……
发生在江西上河镇的欢送官员异地履新的悲喜剧,既是一次偶然事故,又不只是一次偶然事故。新华社的一篇短评认为,这起事故“再次向社会发出警示:为履新者迎来送往的官场陋习真该终止了!”对于为履新者迎来送往的官场陋习,上河镇事件的确是一个严重的警示,但相关人员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样的警示最好还是“下不为例”。
要真正根除为履新者迎来送往的官场陋习,必须大力改革官员选任机制,促使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群众观,破除官官相“颂”、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最起码一点,我们绝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上河镇事件那样的偶然事故上。(作者: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