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改革在当代中国依旧弹奏着强劲的旋律。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大量的改革措施仍在密集推出,在某些领域甚至仍如同改革开放之初一样具有"破冰"效应,例如医疗改革。一直在摸索、争议中前进的中国改革,尽管具体内容包罗万象,目标、对象时时不同,但有一条主线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民本精神"在改革中的体现,正在变得明确、切实和主动。
改善民生渐成改革主要内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所谓"以民为本",是执政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改善民生。但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其方案设计、执行过程都具有探索、试错的性质,而且必须付出成本,在改革的过程中未免损害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在有些时候甚至会损害大多数社会群体的利益。如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国企改革,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在初期造成中小型国企大量破产倒闭,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其切身利益受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改革的行业、领域和具体工作安排有轻重缓急之分,改革的初期重点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框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法制和社会管理机制,虽然大多数人民群众最终从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中获益,但在这一阶段,直接改善民生并非改革的重点。因此,回望30年我们看到,改善民生成为中国改革的着力点,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从间接到直接,从相对忽视到高度重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近年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中国改革的推进重点,如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都成为改革的重点。农村低保制度的探索,免费义务教育在城乡的逐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建,保障性住房制度的落实,都是在近些年取得突破的。这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改革的循序渐进使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一些重大的框架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改革的重点自然要从宏观经济领域向具体的民生领域转移,多年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财力和可能;二是现实的客观要求。"伤筋动骨"的改革初期,许多社会群体都为改革的成本埋了单,教育收费改革、医药体制改革、住房市场化改革等,其成本也大多转移到了各个基层社会群体身上。改革对于公平问题的相对忽视,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社会问题,其恶化的程度已经影响到改革的效率,甚至导致对改革方向的质疑。严峻的现实要求改革必须对民生问题"补课",因此,改革的重点转向民生,不仅是水到渠成,更是当务之急。
在近期推出的一些改革措施中,对民生利益的强调,已经被摆到最重要的位置。如10月14日,国家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改革基本原则的第一条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应该讲,这不是一句空话,而且是经过了长期改革之后所取得的正确认识。
落实民权成为改革坚定追求
民生与民权不可分割,人民拥有各项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力保障。许多地方,许多时候,之所以民生问题的改革政策走了样,正是因为监督权等民权落实不到位。在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上,对民权的完善、落实也是一条始终存在、逐渐清晰的脉络。
我国的人权政治理念认为,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应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首先在经济领域得到了落实。改革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家无余财到投资理财,人民的经济权益"含金量"大为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人民不仅从经济发展中获益,而且对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也在提高。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成就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证券市场的建立和民营经济的兴起。这显然是一个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逐步得到落实的成绩单。尤其是中国的民营经济,从街头摆摊的"小打小闹"起步,到拥有从业人员2亿左右、占全国GDP一半以上的庞大经济规模,其发展可谓波澜壮阔。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关改革措施仍在不断推出,如降低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在金融、石油、航空等传统国有经济垄断领域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不断探索"民有民营"的新形式,这些都将有力保证人民群众经济权益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民权的落实也正在成为改革者主动的追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倡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支持志愿者组织等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处处可见民权落实的足迹,今后也将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例如,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民主仍是改革努力方向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作为以民为本的改革精神在上层建筑的落实,改革同样离不开民主建设,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共有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解放的旗帜下,我国逐渐确立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基层民主建设为突破口的民主建设思路,民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党内民主方面,公推公选、党代表常任制、全委会票决制等改革一直在试点中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方面,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得到了普遍落实。
今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天津召开的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还要通过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批评和监督政府,努力造就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秉持"民本改革"的精神,我国的民主建设将不断走向深入。(王新亚)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