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8日电 香港《大公报》8日刊文说,东盟“10+1”自由贸易区于元旦正式启动,东亚地区互惠互利发展走上快车道,中国大陆也将大大受益。最感到酸溜溜的是日、韩及台湾地区,日韩想方设法要挤入这个自贸区,至于台湾地区,如果不能纳入这个自贸区,势必被边缘化。
文章摘编如下:
东盟“10+1”自由贸易区于元旦正式启动,东亚地区的互惠互利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中国亦将大大受益。
东盟十国加上中国,人口十九亿,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日前对华贸易总额为二千三百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对欧盟及美国,居于第三位,相信不必几年就居于首位。因而,东盟“10+1”自贸区,必将超越欧盟、北美两大自贸区,而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是当今世界最时髦的经济术语,它是促进经济互利互惠、高速发展的灵丹妙药,在互通有无,平等交易的原则下,大家都得到好处。
譬如,东南亚国家盛产大米、热带水果(椰子、香蕉、榴莲等)、香料等热带经济作物,过去若要卖给中国,要交9.8%左右的关税。售价昂贵,销量自然欠佳。东南亚水果在内地成为“贵族水果”,与当地廉价的土产水果相比,自然失去竞争力。
可是,自贸区启动后,从元旦起,东南亚各国价廉物美的大米、水果等优势产品,就可以大量抢占十三亿人口大国的市场,所得利润相当可观。
外贸收益可观
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内地质量较低的大米、水果等,势必受到冲击,如不改进,将退让出市场。对于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民,政府要帮他们改良或抗衡,这也造成新的困难。
然而反过来看,内地的汽车、电子、成衣、纺织品、机械制品等轻工、重工产品,可以在税务优惠之下,抢占东南亚市场,把欧美日韩产品挤出去。这样一来,中国的外贸收益更加可观。
自由贸易虽然互惠双赢,但是,产品的附加值越高,得利自然越高。中国的工业产品比东南亚的农副产品价值高,因此,得益也较大。东南亚国家也有不少利益,因此也不排斥抗拒。
最感到酸溜溜的是日、韩及台湾地区,因为从整体来看,此三地的工业、电子及科技产品的档次,比内地稍高,假如它们也进入这个自贸区,必然与内地的同类产品发生竞争。所以,日韩一直要求将东盟“10+1”,扩大到东盟“10+3”,想方设法要挤入这个自贸区。
至于台湾,如果不能纳入这个自贸区,势必被边缘化。譬如说,台湾产汽车售越南,要交高达91%的关税,等于售价高了一倍;而内地汽车售越南,则可享受零关税,当然打赢台湾汽车。台湾的电子、化工、计算机等产品若要销东南亚,亦会遇到同样的高关税问题。
解决的办法之一是,把工厂搬到大陆,制品便成为大陆制造,可享受免税优惠。办法之二是签订ECFA(两岸经贸框架协议),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或同一关税区。但是,“台独”势力强烈反对,台当局目前难以绕过这个“政治障碍”。对于经济每况愈下的台湾,如何逃过被边缘化这一关,考验台湾政治人物的智慧。
前景无可限量
东盟“10+1”自贸区由经贸入手,未来发展前景无可限量,中国如何抓紧这个机遇大展拳脚,也考验北京领导人的智慧。
首先应注意金融方面。贸易的高级形式是由商品贸易提升到金融往来。由于每年多达二千多亿美元的货物进进出出,资金结算十分庞大,过去多数以美元为结算单位,有专家估计,五年之内人民币必定横扫东南亚,取代不断贬值的美元,成为东亚结算货币。目前,中国已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有货币交换,随着贸易额大增,交换额必定要扩大。下一步人民币便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储备货币,一旦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便成为实际上的“亚元”。
目前,东盟货币基金一千二百亿美元,中国与日本各占32%(384亿美元),是东亚最大的金主。由于日本尚未进入自贸区,目前只是出资而已;而中国已经把商品贸易与金融业务结合起来,抢占了整个东南亚的商贸金融市场。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当东盟“10+1”实现经贸一体化之后,中国在东南亚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将会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倪志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