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家印度人可以自在地穿着自己的纱丽,苏格兰人可以有自己的方格裙,日本人以和服刮起东方时尚之风,而我们却没有一件可以标志我们与众不同的衣服?”
长风盈袖,思怀满襟。汉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是一个失忆民族不断在寻找的“民族归属感和文明标志符号”。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了自己复兴的载体,不仅因为衣冠上的古老情结,更因为衣冠是平实的生活组成,是抽象的文化精神与具体的民生之间的纽带。传统文化的复兴,就应该是活生生的东西,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而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
理清了这些之后,我们才能发现,真正的传统文化是如何珍贵和值得珍惜,中国能屹立于世界数千年,不是因为我们的武力强大,也不是因为我们的人口众多,而是因为我们有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历史证明,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不可能实现自然的结合,而是要靠每一个社会人的身体力行。作为跨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尽力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添砖加瓦,进而重拾中华民族的自信。所幸的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秉承着“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的理念,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奔走呼号着。
“我们穿着T恤牛仔,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看着美国大片,听着爵士摇滚,说各国洋文,学西方礼仪。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和西方人有什么区别?”很多人主张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基于感情的因素,但是我们显然不能局限于感情的纠葛,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未来的行动方向,要需要依靠理性。我们不是“数典忘祖”的一代。那么,复兴传统文化,到底应该复兴什么?又当如何复兴?提倡复兴传统文化不是盲目地复古,而是要复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美德,要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至于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复兴传统文化,可着眼于现今的教育体制,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区分不同的群体对象和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手段和内容,切实做好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此外,传统文化的复兴,也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当然,由于“传统文化丢弃得太多、丢弃得太久”,仅仅局限于“汉服复兴者”的民间运动,或靠一阵活动就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未免操之过急,也不太现实。关于汉服复兴,对汉服的热爱和追捧,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可以丰富我们的服装文化,最重要的是开发了传统的文化资源,决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复兴传统文化,重建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但是当前迫切的工程,也是艰巨的工程,这既需要从古典中发掘,也需要引进先进文化,进行自我创新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只要我们有意识、有决心复兴传统文化,并为之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和不菲的成本,就不愁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指日可待。(来源: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文: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