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9月16日报道,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9月13日开始执教清华大学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这是一件很让国人费解的事情。杀鸡焉用宰牛刀?教大一新生,犯得着动用这位世界顶级的重量人物吗?
这是很多人看了新闻的第一反应。按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堂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即使执教硕士研究生“档次”都有些低,最起码应该教博士,怎么能让他教本科生呢?但杨振宁要打破这个惯例,去年12月他从美归来定居清华园,如今新学年开始偏偏要去给本科生讲课。
杨振宁真是一个“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基础物理”是一门简单的普通课程,再怎么讲已82岁高龄的杨振宁也不可能比普通教授讲得好到哪里去。他之所以要教大一学生这门课,我相信他另有想法,那就是去启蒙学生的“物理智慧”。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大凡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除了智力超人,他们搞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更是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基石。这些学生从高中刚刚升入大学,就好像一块块璞玉,最容易雕琢。杨振宁亲自去教他们,是想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教给更多学生,从思想上去改变这批学生。教人学会一门课不难,难的是教人学会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态度,使部分人走向通往成功之路,这正是杨振宁所努力的。否则,他带几个博士生多好,既省心省力,还容易出成绩。
反观国内大学,校园里普遍弥漫着一股浮躁的风气:哪位教授取得了点成就,成了“名人”,课堂里就几乎见不到他了,能经常和他接触的也就是少数几个研究生。别说部分名教授自己不想去教普通本科生了,学校也不愿意他们“掉档次”。已经成为研究生的学生,他们本身已经掌握一定技巧的研究方法,最需要名师的还是普通本科生。但名气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把这些优秀的老师和最需要他们来“点化”的大批本科学生隔开。杨振宁的做法,是不是也可以给这些教授和学校一点启示呢?(叶边鱼/文)
来源:青年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