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8日电 对于陈水扁在周日抛出的“台湾正名”问题,今日的新华澳报撰文提醒说,陈水扁的“台湾正名”之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台湾名义参加国际社会”,采用为未来“台湾独立建国”埋下伏线的“台湾”之名。
据了解,陈水扁在5日作出的“三点指令”包括:一、积极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社会,扩大认同;二、所有的“外馆驻处”,争取正名为“台湾代表处”;三、相关单位名称容易在国际上与中国造成混淆者将逐一“正名”,这项政策将率先由国公营事业着手,并以2年的时间来完成。
文章评论说,综观日来中外媒体的报道,都是将焦点集中在“驻外馆处”及“国公营事业”的“正名台湾”方面。由此可见,就连驻美记者和美国国务院,在观察分析陈水扁的“三点指令”时,也是将其关切焦点集中在其第二点及第三点,而忽略了其第一点“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社会”。其实,这才是陈水扁作出“三点指令”的真正意图所在,因而将之以“置顶”方式列为“三点指令”的第一点。
文章分析指出,陈水扁的“台湾正名”之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台湾名义参加国际社会”。而“驻外馆处”及“国公营事业”的“正名”,只不过是为上述的“最高目标”作铺垫及进行前置作业而已。
这是因为:只有将“驻外馆处”及“国公营事业”的名称都予以“正名”之后,才能使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社会”的诉求没有发生“自相矛盾”的问题,因而凸显出其“正当性”和“合理性”。此外,掀起“驻外馆处”及“国公营事业”的“正名”运动热朝,更可烘托“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组织”的气氛,营造“民意氛围”。
文章指出,“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社会”将会是扁当局未来的“外交”工作重点项目之一,其中又以“以台湾名义参与联合国”,被列为明年度的头等任务。因此可以预料,从即日起,台湾当局在企图挤进国际社会的各项活动及手段中,将会作出重大策略调整,弃用以往以“中华民国”、“中国台北”、“台澎金马综合体”、“台北”等名义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手法,而改以采用为未来“台湾独立建国”埋下伏线的“台湾”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