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7日电 根据梁羽生著作《萍踪侠影》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前日落下帷幕。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建立了新派武侠小说的起点,使之成为一种古今贯通、雅俗共赏的新文学类型。
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致电在澳洲定居的梁羽生先生,已经年过八旬的老先生语气谦和、亲切,口齿利落,讲话底气十足,说话鞭辟入里,语速极快,语调则时而平缓时而激昂,依然可见当年写武侠小说时豪气干云的意味,
由于理解或者语言表达的不畅,老先生偶尔思路会不清晰,常常需要记者多次说明,而他话说多了也会感觉有些疲惫,记者于是简短地采访了老先生。
-我鼓励创新拒绝戏说
记者:金庸先生的几部作品改编都引起很大争议,他会对作品有所评点,相比之下,您好像对您的作品改编宽容不少?
梁羽生:影视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我不会参与影视创作的原因,也是因为影视创作不比文学,它的完成非作家一个人的意愿。影视创作是二度创作,创新很重要,关键看改编能否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没有提出新的认识和观点。我不要求它必须与原著相同,但我反对戏说的风格。
-张丹枫是我理想的“侠”
记者:您曾说过最喜欢的作品是《萍踪侠影》。
梁羽生:是的,其实是最喜欢“张丹枫”。写这部作品时还很年轻,我刚和太太结婚,对恋爱感受自然更深一层,也有一些对很多事物思索的新鲜感。
我笔下的张丹枫很理想化,狂放感甚至有难以理解之处,但他是我最理想化的一位“侠”。我的侠跟别人笔下的侠不同,我认为“侠”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侠,他更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侠义行为最终还是追求和平。
-“武侠”一代已成过去
记者: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您现在回头看“金梁古温”四大家的辉煌时代有没有感慨之情?
梁羽生:任何文体都有兴盛的时候,也有成为历史的时候,经典的作品没有什么过与不过去的说法,好的作品还是会被留下来的。武侠小说的衰落,也是现代年轻人的文史底子太差了,我和金庸聊天时也谈到这个问题,文史的基础是写武侠小说的关键,如果没有历史背景为依托,就跟科幻小说差不多了。
-我跟金庸以围棋谈心
记者:在武侠小说的创作领域中,您与金庸先生曾并称“瑜亮”,这么多年来您两位一直是好朋友。
梁羽生:对,我们在一起时就是下下棋,他的水平很高呢。
记者:现在您和金庸先生还有来往吗?
梁羽生:两年前我们还见过面,但最近很少了,连通电话也少。
记者:您和金庸先生不分伯仲,你们有没有聊过彼此的作品?
梁羽生:也有过的,我的作品还是有遗憾之处的,我们各有各的特点,我是最先写武侠小说,占了在先的便宜,我想金庸先生对武侠小说的贡献更大。(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