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采访王家卫的时候,他曾针对当时香港电影圈“拔苗助长”的现象发过一番感慨。
我记得他的原话,他说:“有些年轻导演,刚显露一点才能,结果就有人给他很大的投资。投资人也许是好心,但结果可能反而害了那些导演。一个导演总归有他熟悉的风格,不是说给他这么多钱,他就一定能够把握这样的投资……”王家卫是“老糨糊”了,自然不会指名道姓。不过,我照当时香港的情形推测,大致也知道他想说的是谁。
那是香港。在内地,能获得“拔苗助长”资格的导演还不多,徐静蕾算是一个。
如果你用稍微内行的目光看“导演徐静蕾”的成长轨迹,你会吃惊:她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的投资是200万;第二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投资就翻到了2000万;而目前的消息说,她即将导演一部盛唐题材的电影(片名不详),据说投资8000万———更让人惊奇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徐静蕾能够通过前两部影片产生很大的利润。
这种情形如果放在好莱坞恐怕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好莱坞不乏提拔“新人”的先例,但前提是你必须先造一个“小炸弹”,我才能给你钱玩“原子弹”。实际上,回头看彼得·杰克逊,我们固然可以说新线公司的老板是伯乐,但是倘若不是杰克逊之前拍的《群尸玩过界》等中小投资的恐怖片票房不错,估计借新线老板10个胆,他也不敢接《指环王》这个盘。
但是,徐静蕾偏偏有这样的运气。
我看过《我和爸爸》,个人觉得徐静蕾还是有才气的。不过,我想,从投资人角度说,导演有无才情并非关键,关键是徐静蕾能不能像冯小刚那样,给他一把米就能保证生个蛋?或者像张大师那样,干脆将盛唐题材拍成宫廷版的《十面埋伏》?毕竟,8000万也不是小数目,如果光靠卖欧洲、日本的文艺片市场或者DVD版权,估计怎么都回收不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去年在香港采访某个会议,徐静蕾曾经很自信地说:其实做导演也没什么了不起。当时在场的香港“老鸟”都被逗乐了,这些微笑的“老鸟”包括:刘伟强、陈木胜、陈嘉上、文隽……
现在媒体都热衷赞美徐静蕾“才女”,我认为这些只能听过算数。就像古书说的,“兵者,险地也”,导演这工作也一样,徐静蕾恐怕还不能太“易言”之。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李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