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作为首批试点保荐机构之一的华欧国际近日主办的“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基金、上市公司及业内人士的参与。与会专家、学者、投资者、保荐人等分别讲述了自己在这场历史性变革中的感受。
投资者应着眼于未来
华欧国际副总经理贺智华表示,在三一重工试点改革的过程中,来自专家、投资者机构、媒体各方的评价很多,但对于对价多少没有共识。他认为,对价多少采用简单的数学计算是无法判断优劣的。如果改革有可能带来整体溢价,投资者对于某一点的差距应可以忽略不计。他同时透露:三一重工的产品线并不仅仅在目前这一块,如果在试点之后,公司能够将更多的优质资产放到上市公司里来,对于投资者会有更好的收益。
上海睿信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振宁指出:试点是历史性的突破,因此需要为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他认为在试点改革的时候要注重投资策略,毕竟停牌操作对于投资者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投资者应当更多地注重公司全年的业绩是否有增长,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可让利的程度。
久拖不决最不利
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表示,股权分置改革到了操作阶段,效率、预期和利益平衡变得十分重要,久拖不决有可能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而使改革的努力受到反压,甚至使改革夭折。在方案公布之后一段时间内的股价表现,其实已经反映了投资者对于方案认同的程度,以及未来通过的可能性。
各方股东需强化五个意识
鹿苑天闻公司首席顾问施光耀认为,对价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对待这一改革问题,各方有必要建立5个意识:一是共赢意识,当前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其实是利益共同体。二是强化次优意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只有次优没有最优。三是妥协意识,从微观层次来说,方案能否通过是典型的商业谈判,如果都不让步则很难成功,双方都应该向前看,着眼于未来。四是不可比意识,1300多家上市公司,他们的历史沿革和所处行业都不相同,改革的对价方案因此不具备可比性,也不可能存在一个可供选择的最优方案。五是引导意识,目前市场各方情绪十分复杂,需要有意识地引导,更充分地认识改革的意义。(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