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说‘油荒’绝对是夸大其辞了。"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明确否认了珠三角地区存在所谓"油荒"的说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能源专家牛犁也认为,根本不存在大范围、严重的所谓"油荒",仅仅是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了暂时的供油紧张。
牛犁说,油品暂时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广东本地油品产量仅能满足当地供应的40%,近期油品运输受到台风的严重影响,供应一时无法有效接续。此外,南方持续高温,柴油发电和汽车空调用油增加,也造成了供应紧张。
虽然承认生产和销售环节可能因油价"倒挂"产生不够积极的因素,但上述两位专家都认为,所谓石油巨头"逼宫"发改委改革油价形成机制,只是媒体的炒作词汇。戴彦德认为,石油企业和发改委之间一直存在正常的交流渠道,企业对于油价"倒挂"带来的问题也一直通过正常渠道向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反映,根本不存在谁"逼"谁的问题。
为应对油价"倒挂"局面,是否需要令油价更紧密地与国际接轨,是否需要对油品价格进行更频繁的调整?
戴彦德认为,石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不同于一般商品,在价格形成上也不能等同于普通商品。油价形成机制改革,要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能源体系中加以考虑,国家对油价保持一定的控制力是有必要的。中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能源现状,不能简单强调油品价格与国际的接轨。
牛犁则认为,改革油价形成机制是一个方向,宏观部门应对油品价格尽可能实行实时调整,就算不能实现实时,至少也应提高调整频率。"最近的三次调整比之前更加频密,这本身就是一种改进。长期看,还是应由市场决定油价。在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条件下,不可能长期保持隔离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局面。"他说,放开油价短期内可能存在衔接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完善和监管的加强,不会出现不良后果。(记者周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