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中欧高层领导人今年以来一直持续着频繁的接触。先是今年5月庆祝中欧建交30周年;继之以7月与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华;9月、10月中欧经贸论坛在中国召开;进入11月以来,随着中国两位最高领导人出访欧洲,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正在得到全面展开。
虽然中欧合作在各个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但是根本的着眼点恐怕还在于政治与经济。
欧盟一直以来都是“平衡主义者”,即不希望哪一方特别突出,强调各方力量能够达成某种均势,因而欧盟在许多政治立场上与美日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不谋而合,因此双方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还是有很大合作空间的。
任何政治关系归根到底都有其背后的经济关系,政治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贸领域的全面携手。
今年1月至10月,欧盟仍然在中国各贸易伙伴中稳坐第一把交椅,双边贸易总额17629亿美元。今年6月,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达成一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中欧保持良好的对话和沟通机制,所以在经贸合作方面渐入佳境。
虽然迫于第三方压力,欧盟目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尚待时日,但是中欧在经贸合作方面已具备相当深厚的根基:
一是中欧之间的经贸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双方结合起来,一定会实现互利互惠与双赢。9月份在辽宁沈阳召开的中欧经贸论坛就指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将是中欧双方合作共赢的千载良机。
二是中欧之间产业联系面广,欧洲许多成熟的企业需要对外输出夕阳产业,而中国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与配套措施,这些产业转移到中国收效更佳。今年以来,法国政府“1000家中小企业赴华计划”顺利推进,促成大批法国中小企业访华并参展交流,中国也在巴黎举办了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
三是中欧在投资与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在逐步展开。其中,既有像TCL集团与汤姆逊及阿尔卡特公司的产业资本重组,也有皇家苏格兰银行入主中行的金融资本合作。
根据上述分析,中欧在众多领域不断加深相互了解,有利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强经贸合作与往来。
其空间主要在于:
一,巩固与发展高新技术合作。除航空、核能、铁路等传统领域外,中欧还应加强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二,继续推进中小企业合作。希望双方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平台。
三,加大双向投资力度,把握中国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与欧盟扩大对华投资机遇,吸引欧盟企业进入中国投资。
四,提高服务贸易合作水平。按照世贸组织的分类标准,中国已开放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的百余个,银行、保险、证券、销售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在推进。欧盟在这些领域优势突出,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
当然,也有一些隐患值得注意,例如今年的纺织品特保争端与中国输欧纺织品压港事件。造成这些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也是中方深以为戒的,就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
未来中欧之间要想保持顺畅的经贸关系,加强沟通和对话机制建设将是必不可少的。
来源:美国《侨报》,略有删节 作者:陆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