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1日电 《瞭望》周刊刊载文章称,2005年,中国政府工作透明度继续提高,公众参与度扩大。通过推广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的电子政务、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等工作,公众对政府决策有效参与的空间在稳步扩大。
文章说,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等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其发生过程、处理结果不断公布于公众。中央党校教务部副主任侯少文教授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事故频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今年以来,政府处理事故的透明度明显增加,其好处有四,首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报喜不报忧的状况,表明政府对公众、纳税人的责任感的增强,显示政府行政法治观念的深入,自觉向公众报告公众关心的公共事件的真相。
其次造成一种群众性的舆论压力,有利于推动解决各种突发事件所存在的深层问题。他认为,如果仅仅采用传统行政命令的方式,没有公众舆论的监督,不可能收到当前的效果,这也是政府工作水平提高的表现。
三是增强了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引导公众有序参与,让每一个公民都感觉到自己对社会生活出现问题的责任和义务,将凝聚更广泛的解决问题的力量。
最后,政府在重大事件上增加透明度也有利于加大查处力度。
侯少文认为,各种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增加事故处理的透明度非常有意义。这不会削弱公众对政府的正面评价,只会增强政府的权威,提高其形象。
文章指出,政府透明度的增加还表现在重大政策的制定过程中。11月起,“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各地群众正踊跃发表自己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侯少文认为,尽管这次活动组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参与的人群不是特别广泛,但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其示范意义不可低估。
文章说,除中央政府外,各地政府也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探索政务公开的新内容。2005年,河北省邯郸市以信息化为载体,编建了8个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络,人们只要上网查询,就可对这些重点权力运行进行全面了解和监督,此种探索试图最大限度地克服人为控制和影响,使行政权力实现“阳光”运行。
曾对政务公开做过专题调研的侯少文还说,政府自觉地做到在所掌握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上等将政务信息充分地公开,效果非常好。既为公务,就须公开。政府自觉地将公务公开,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切实推进了政府工作。(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