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底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原先统计的超出16.8%。在举国上下欣喜迎接好消息的不久后,各省市的普查结果陆续出炉,却使得有人欢喜有人愁,各有滋味在心头。
并非所有省市的GDP都以全国平均数16.8%的比例往上调,经普查后,有的省市GDP调高超过40%,一些地方的GDP却不增反降。
新数据暴露了中国地区性不平衡的新情况,一些中西部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比原来所知道的大。
广东省继续稳坐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交椅。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公布的信息,调整后广东2004年的GDP增加了17.6%,从原本的1兆6039亿(人民币,下同,约3340亿新元),增加到1兆8865亿元,增幅2825亿元。
广东原本忧虑经济地位可能被老二山东“爬过头”,这次它终于远远地把追兵抛在身后。按照卜新民的解释,调整后广东GDP相比山东的优势,将由550亿元拉大到3800亿元以上。
普查发现,广东不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了,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也超出山东许多。据业内人士反映,两省之间的差距短时间内不会消弭。
值得注意的是,除广东和山东等外,原本在中国排行第三到第九的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辽宁、四川虽然名次排位不变,但GDP增幅都少于全国平均值。
以浙江省为例,经调整后,浙江GDP在普查后只增加406亿元,增幅3.6%。这显然与16.8%的全国平均值相差甚远。
在浙江的11个下属城市里,除了杭州和舟山GDP有所增加外,其余9个市的GDP均被不同程度调降。
中西部大省四川的GDP也出现调降的情况。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消息,2004年该省的GDP比原先统计的少了176亿4000万元,GDP调整后为6380亿元,降幅2.7%。
有消息说,普查调整后,在全国排位里名次下降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比如湖北、广西、重庆、江西等。因此,贫穷地区越贫穷、富裕地区越富裕、两者差距将越走越远的“马太效应”已引起分析人士关注。
北京是最大“赢家”
论GDP调高的程度,北京可能是最大的“赢家”。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修正后北京2004年GDP约增长1777亿元,增幅达到41%。该市2004年GDP达到6060亿元,一举超过湖北、福建、湖南、黑龙江、安徽,从原本的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
北京人因此“富了”1457美元,人均GDP超过4900美元,仅次于上海。
从全国范围看,中国媒体有消息称,经普查数据调整后,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19个的GDP总量上调,12个下调。受此影响,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GDP总量排名榜上,有5个省(市、区)位次前移,7省(市、区)位次后移。
然而,至今只有少数地方政府正式公布了经济普查的结果。尤其是位次后移的省(市、区),其具体情况更不为外界所知。
尽管统计部门“摸清”了各省市的“家底”,但不同地方领导显然有不同的心情。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韩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