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年近70岁的北京老人柳成林、苗盛达自备行囊,骑自行车从北京出发,行程千公里做环保宣传活动,最后将到达河南开封。 中新社发 潘旭临 摄
|
资料图:年近70岁的北京老人柳成林、苗盛达自备行囊,骑自行车从北京出发,行程千公里做环保宣传活动,最后将到达河南开封。 中新社发 潘旭临 摄
|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日电 题:北京老人的“准奥运”生活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七月十日清晨六点半,一位外国摄像师来到位于北京故宫北门外的景山公园大门口,跟踪拍摄两位北京老大爷的晨练生活。面对镜头,两位老人显得自然而惬意,他们一边练习劈腿、推手,一边用地道的京腔谈论着中医治疗慢性骨科病的心得。
北京奥运脚步迫近,而规模日趋庞大的京城老年人群体,也随之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之下。
每天上午八点前,北京各大公园堪称被老人“独占”的休闲天堂。北京二百余万老年人迎奥运的惬意生活,每天大致就从公园开始。
景山公园曾是昔日中国皇家禁城的一部分,上世纪二十年代开放为公共园林。清晨六时许,站在堪称“京华第一景”的景山制高点万春亭,穿着朴素的北京老人,三三两两占据有利地形,打一套太极拳、练练“回春操”,间或有一两个遛鸟的“老北京”走过,还不忘吊一把嗓子、吆喝一声。
其实,晨练仅是北京老人“准奥运”生活的一小部分,他们还乐于在晨曦中俯瞰北京城,与昔日老邻居相约,唱歌、跳舞、打牌、下棋,话说家长里短。
从景山公园的西门,穿过热闹的陟山门街,可直接步行到达“老北京”晨练的另一个指标性据点——北海公园。这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荷花展,吸引众多老人漫步湖畔。
荷塘边,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相互诉说“奥运心事”。只听一个说道,“奥运来了,鸟巢周边的交通线很方便,地铁五号线新开了不少站,我的孩子住在天通苑,可以经常来看看我们”。而另一位则突发奇想,“奥运之后,我们是不是又多了一个晨炼的地方——奥林匹克公园?”
七十岁的何淑云家住南三环,她是“北京快乐口琴队”的队长,每周她总抽出几天时间与琴友在景山、北海以及天坛公园举办自娱自乐式的露天巡演。七月十日是星期四,按惯例,何淑云随口琴队来到北海公园南门的“积翠”牌坊边演出,不远处的白塔、柳树等则成为口琴表演最天然的舞台背景。
只见近十位老人手持口琴一字排开,指挥、鼓手、配唱、配舞,甚至还有负责助威的老人,各司其职。曲目一开场,就有《闪闪红星》等“红色经典”,随后则是《蔷薇蔷薇处处开》、《天仙配》等老情歌。琴声阵阵,围观的老人越聚越多,其中还有不少坐轮椅的业余口琴手,也自发加入演奏行列。
何淑云说,口琴队完全是自发组织的,主力都是离退休的老人。她还说,七月十三日正好是“申奥”成功七周年,大家相约在景山公园举办庆祝表演,为奥运加油。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