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暴雨中遭受严重损毁的渣滓洞、白公馆等9大红色景点,已开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进行清淤、加固和整修。昨天晚上,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依然在加班加点地绘制图纸,他们必须在两周内完成设计方案,以使歌乐山上的"红色"建筑尽早恢复原貌。
常规修缮升级为抢修
7月17日,重庆地区遭遇115年未遇的暴雨,曾经关押过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者的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等处因此遭遇罕见的泥石流侵袭,损毁严重。
消息很快传开,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文保专家们一听着了急。今年4月,他们刚刚对渣滓洞等建筑进行了实际勘测,正着手设计,目的是为各建筑进行常规修缮。
20日,研究院的专家熊炜和他的同事丢下尚未完成的设计,急忙赶赴重庆。
"现场损毁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围墙都被冲毁了。"熊炜回忆说,"我们赶紧看现场,评估受损情况,看环境分析灾害原因。"在熊炜等人的帮助指导下,重庆方面迅速架起撑柱,以免建筑倒塌,同时开始了清淤工作。
本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常规修缮,但谁也没想到,居然遇到了如此重大的突发事件。普通方案升格到抢险、加固、修缮的级别,北京的专家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出修改方案。这样,熊炜他们只呆了一天,就匆匆赶回了北京。
"不幸中的万幸"
用熊炜的话讲,这次设计方案遇到了不幸中的万幸。
"这是115年一遇的大雨,此前谁也没想到渣滓洞、白公馆会遭遇这么大的损害。"熊炜说,幸亏重庆方面今年打算对渣滓洞等建筑进行常规修缮,专家们提前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并绘制出不少设计图纸。渣滓洞等处被毁之后,这些图纸也失去了原有的设计意义。但幸运的是,它们竟成了最为珍贵的原始资料,使专家们完全有把握使这些"红色"建筑恢复原貌。
目前,北京的专家们一边修改设计,一边焦急地等待着重庆方面传来的消息。"我们必须等到清淤工作全部完成,才能再次前往重庆进行更细致的现场勘查。"熊炜说,只有清理之后,才能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他们得准确找出残损部位,才能为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目的。
对于后发性险情,专家们也很担心。因为大部分建筑物进了水,不排除有新的险情出现。按照计划,专家们必须在两周内拿出新的方案上报。
"防白蚁是最重要的"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建筑形式存在很大差异,用熊炜自己的话讲:"北方建筑是抬梁式,就是柱上搭梁;南方则是穿透式,就是梁穿插柱子间。北方用的是'砌筑墙',南方则是'夹壁墙'。"
那作为北方的文保建筑专家,是否也能胜任修缮南方的建筑?
对此,熊炜倒是很有信心:"渣滓洞等建筑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而且我们也多次修缮过南方的建筑。"
熊炜说,修复渣滓洞等处最关键的倒不是建筑形式,而是"预防白蚁"。北方的木料大多比较干燥,不容易生白蚁,而南方气候潮湿,一潮湿就容易生白蚁。所以,专家们特意设计使用了防虫防腐剂,保证复原后的渣滓洞结结实实的。
修复费1700多万元
根据最新统计,管理着渣滓洞、白公馆等景点的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此次受损达1780余万元,目前社会各界捐款的到账金额为110万元。
据现场观看,此次歌乐山各红色景点中受灾最严重的就是渣滓洞和白公馆,前者主要是外部基础设施塌方严重,后者主要是遭遇山洪和泥石流荡涤。
昨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说,在115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中,整个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受灾的景点有9个。其中化龙桥红岩村内的《新华日报》印刷总馆屋顶多处出现漏雨,馆内的红岩魂展厅后面的马歇尔大楼也被暴雨冲漏,在烈士墓的中美合作所、松林坡、小萝卜头殉难遗址等都受到不同程度洪灾损害。
昨天,在渣滓洞现场,众多工人正在繁忙地进行清淤、整理文物工作,从歌乐山上下冲的洪水依然发出"哗哗"的巨响。
厉华说,目前的修缮复原总费用预计1700多万元。
"祸害"水源将被寻找
渣滓洞原是一个小煤窑,地势低洼,又正好处于歌乐山腰的山坳处,因此很有可能发生积水。渣滓洞一直沿用国民党时期的旧排水管道,许多排水道因年久失修,发生堵塞漏水等情况,排水一直是个大问题。
按照厉华的说法,渣滓洞的围墙年年都会被水冲毁一部分,有时是三五米,但最多也不会超过十米。而这次出现如此严重的损毁,是因为雨量过大、而且持续时间过长。山上突然冲出两道新的泄洪沟,再加上原来就有的一道,洪水来势汹汹,迅速冲毁了渣滓洞的部分建筑。
为了防止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有关方面计划将渣滓洞原有排水管道扩大,同时沿渣滓洞周围挖筑一条新的排水道,将景点牢牢围住。同时,在水流较容易聚流处,修建大面积的挡墙;在渣滓洞背后的林地中,修建另一堵挡水墙,将景点"全副武装"。
只是具体的排水设计方案尚未出台,厉华说:"两股道新的泄洪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会水面有多大,目前我们都不了解。"待洪水彻底退去,工作人员将会上山勘查地形,在山脊处找到危害景点的水源,将其封堵。
夹壁墙依然修旧如旧
据厉华介绍,这次修复渣滓洞白公馆的规模是迄今最大的一次,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目前,整个修复工作将分四步走:清淤、加固、将图纸和实物进行对照,最后进行维修。修缮工程将持续一个多月。
"如果我们用砖头等现代建筑材料修,那几天就能修好。"但厉华称,修缮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原有的"夹壁墙"。厉华解释说,夹壁墙是当地旧时特有的一种建筑方式,墙体中间部分是用子荆(竹子的一种)编制而成,再加上石灰和炭灰这两种原料修建起来。
厉华表示,他们将按照原始图纸,完全恢复渣滓洞的本来面貌。
文物修复工作下周全面展开
昨天下午,小雨停了,太阳露出了头。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一直紧揪的心,才算稍稍放松。几天来,厉华带着博物馆工作人员一点点地清理厚厚的泥沙,寻找着被泥石流冲走或掩埋的文物!案崭瘴颐遣虐训缁盎诔隼,还找到了两副铁镣手铐等物品,火盆算是彻底冲碎了。”厉华嘴里提到的“火盆”,正是《红岩》小说中所描写的敌人用来拷打审讯的刑具,曾经烧得通红的火盆见证着江姐等革命者的忠贞。渣滓洞的大铁门也被洪水裹挟着的泥石流冲毁了,如今只剩了3块条石。厉华觉得格外心疼:“这扇铁门在1949年11月27日,敌人火烧渣滓洞的时候都没被毁坏,也算是跨世纪的文物了!
根据粗略的统计,一半以上的文物展品受到损失。这些文物所承载的烈士精神一直影响着几代中国人。厉华,这位身材魁梧的汉子,对着损坏的文物也不停地掉眼泪。
23日,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的学生来到渣滓洞一带地区参与灾后清淤。同时,他们已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捐款支持灾后重建。后勤工程学院红岩队队长赵智斌说,学校与渣滓洞是共建单位,很多已返家的学生,得知灾情后,主动要求返校救灾。
目前,工作人员已把抢救出的纸质文物与实物装入几个编织袋中。每一件纸质文物都按展品系列进行了分类,并保存在档案袋中。文物保管部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能抢救出来的纸质文物都保存完好,没有受到浸泡,一旦开馆将可以直接展出。而一些被水冲走的纸质文物,则要由文物修复科的专家重新对真迹进行临摹,修复进度将十分缓慢。据介绍,对文物进行临摹之后,还要用专门的药水对纸张进行旧化处理。经过多道工序后,才能将与原物“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进行展出。
对于实物文物方面。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进行挖掘,但损毁文物的具体清单还未整理出来。经过清单对比,被掩埋的实物将根据材质一一“精雕细琢”,重焕生机。
预计文物修复工作将于下周一全面展开,力争1个月内完成。目前,多位文物修复专家正陆续赶到,他们将通过复制、临摹、修补等各种手段,最大限度恢复红岩文物原貌。
链接
脱险志士送来第一笔个人捐款
听说白公馆和渣滓洞因暴雨和泥石流受损严重后,83岁高龄的重庆红岩脱险志士郭德贤日前亲自到渣滓洞捐款2000元。“我以个人名义捐出这些钱,虽然少,但这是我的心意,希望渣滓洞可以快点修复!惫孪屠先怂。这也是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收到的第一笔以个人名义进行的捐助资金。
58年前,老人曾被先后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里。1949年11月27日的大屠杀之中,她和另外十几位革命者一起从白公馆监狱成功脱险。老人还说,暴雨当晚她就知道了渣滓洞被泥石流损毁的事!暗笔蔽揖拖肜纯,但雨太大了,过不来。我还给一起脱险、目前尚在人世的几位同志打了电话,告诉了他们这件事。我希望(渣滓洞监狱)尽快修复起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另一位脱险志士傅伯雍也送来1000元钱,支持渣滓洞修复工作,老人曾在渣滓洞里关押了一年多,亲身经历过血火交融的狱中斗争。
还有黄楠才烈士的亲属捐出了1140元。问其缘由,他们说黄楠才牺牲于1949年11月14日,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祭奠自己的亲人。
受灾情况回顾
7月17日,重庆遭受大范围持续暴雨袭击。地处歌乐山上的“白公馆”、“渣滓洞”景区因山洪暴发,遭受不同程度损毁。昨日,本报记者连线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了解到受灾情况全貌。
渣滓洞:
女牢遭淹埋损毁
17日上午10时许,渣滓洞右侧歌乐山顶一股泥石流,顺原警卫连连部建筑旁而下,冲垮渣滓洞原刑讯室后面围墙及原看守员厕所建筑,继而冲垮原刑讯室建筑后部墙体冲入室内,室内陈列展览设施全遭淹埋损毁,又穿越冲垮建筑前部墙体,通过外院平坝冲垮渣滓洞外院围墙及大门。
另一股泥石流自女牢后山而下,冲垮围墙、原狱中厨房建筑、原中正室屋基以及上男牢二楼的楼梯过道,顺男牢底层过道冲入男牢楼下各展室损坏部分设施,并冲破女牢前后门,女牢建筑室内设施全遭淹埋损毁。
白公馆:
停车场塌陷10米深坑
歌乐山三百梯山上形成的泥石流顺步云山庄而下,白公馆建筑旁泄洪沟遭到破坏性冲刷而沟体壁面剧烈剥落,后山坡一棵树倒下砸毁白公馆原狱中图书室外部建筑。
泄洪沟泥石流及原沙区商技校后山形成的泥石流在白公馆停车场泄洪口处汇集,破坏一处服务建筑,一部分泥石流跃上停车场路面,形成路面沙石堵塞,一部分泥石流在涵洞内击毁一段泄洪管壁,致白公馆停车场路基垫层松动,路面塌陷,形成一个直径约25米、深约10米的大坑洞。
烈士陵园:
小萝卜头纪念室路面开裂
松林坡小萝卜头纪念室外小平台地基松动,路面已开裂,有随时塌陷的险情,纪念室建筑墙体因此出现裂纹;部分护坡堡坎被冲垮。
气象台旧址参观公路局部垮塌。
红岩村山后部分围墙部分被冲垮。
新华日报社旧址室内遭水淹。
桂园天棚出现部分垮塌。(记者侯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