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名小伙明年即将大学毕业,他决定报名考研究生。但家里因供其读大学已没有积蓄,再也供不起研究生。于是他给残疾的母亲找了一份刷厕所的工作,还说,腿上有残疾的妇女也就能干保洁了,逼其用工资供自己上学。(10月9日《新商报》)
类似这样的毕业不愿离开学校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由此还引出了一个不太好听的称谓“赖校族”。所谓“赖校族”,既包括为避开就业高峰的“考研派”,也包括不愿离开学校的“恋校派”,同时还有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选择“赖校”,“赖校族”都难以逃脱“啃老”的嫌疑——— 不过是把“啃老”的地点搬到了大学校园而已。
逼迫母亲刷厕所以供考研的虽然只是极端个例,但 “啃老”的事件却屡见不鲜。这种逃避社会责任的做法,一方面暴露出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作为“人生中转站”,在与现实社会的衔接上还存在着障碍。
如果说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能姑且容忍孩子 “赖!钡幕,“赖校族”对那些低收入的家庭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不必过度指责父母的溺爱,为人父母总想为子女奉献更多,面对这样的一幕,最需要反省的正是那些动辄以“天之骄子”自诩的子女。
所谓“依人者危”,过度依赖于他人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即使所依赖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对于那些边“啃”书本边“啃”父母的“赖校族”来说,也许率先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成才”这样宏大的命题,而是怎样“成人”这样实际的问题。该给这些习惯于陶醉梦境的大学生们“断奶”了,惟其如此,才不至于使其将含辛茹苦的父母当作无休止盘剥的对象。
作者: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