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音乐节”北京再赢喝彩 “琉森”为何这么强?
“琉森音乐节”北京再赢喝彩
“1979年我第一次来北京演出交响乐,当时是指挥家卡拉扬带领着柏林爱乐乐团。在我的印象里,那个时候北京最高的建筑也只有几层楼那么高! 中提琴演奏家沃尔弗拉姆·克里斯特回忆道,“北京的变化让我觉得非常震惊,我甚至看不出这是同一个城市!
短短几句话分量却极重?死锼固夭唤龅谰×耸惫夥墒诺母锌,也用最真切的感受记录着这些年北京的变化。作为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创始成员,克里斯特也曾于2009年在指挥大师阿巴多的带领下随乐团来到北京国家大剧院。时隔8年,“琉森”再临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在14日和15日两晚,在新任艺术总监里卡尔多·夏伊的指挥下,他们为北京观众们奏响了欧洲古典乐的最强音,而这也是夏伊自去年以音乐总监的身份亮相后,“琉森”首次来华巡演。
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仿佛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当指挥棒落下,第一个音符奏响,所有的观众就会被音乐家们充满质感和张力的乐声牢牢抓住,没有任何分神的时间。这一回,“琉森”选择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与净化》《蒂尔的恶作剧》以及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第八交响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这些曲目难度高超,《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尼采的同名著作为标题,配器精湛复杂、结构错综庞大、乐思深刻隽永。在夏伊的引领下,乐团以稳健的速度演奏着这部交响诗作品,每个声部的演奏都清晰有力,高潮段落层次分明的厚重音色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昨晚一首《春之祭》更是把“琉森”的实力彰显到了极致。作为斯特拉文斯基的颠覆性作品,一百多年前,《春之祭》的上演引发了剧场内混乱的争吵。冲突强烈的和弦、调性与节奏不仅挑战着观众的接受能力,也对音乐家们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即使在今天,《春之祭》仍是对指挥与乐团在技术层面的苛刻考验,然而在“琉森”的演绎下,看似嘈杂的旋律条理分明,每个艺术家的特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凸显,难度惊人的《春之祭》在他们手中反而成了炫技之作。当最后一个音符戛然而止,观众席间立刻爆发了热烈而长久的欢呼,夏伊与演奏家们多次谢幕,仍然难挡观众的热情。
两场音乐会、三个来自古典与浪漫主义晚期的作曲家,夏伊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来向观众传递“琉森”的大胆创新。正如他此前接受采访时所说,“我想,最终我们会用音乐告诉大家,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在全世界所代表的品质和高水准!
实习记者 高倩 J267 Oliver Becker 摄
链接
“琉森”为什么这么强
每年8月,来自欧洲各大顶尖乐团中的首席及其他重要席位的演奏家们都会来到瑞士小镇琉森,他们的到来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组成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琉森音乐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当时,意大利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为摆脱日益猖獗的法西斯统治,在中立国瑞士的小镇琉森创办了琉森音乐节。从1938年至今,79年时间里,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已然成为古典乐的丰碑。在托斯卡尼尼之后,同时代的知名指挥家富特文格勒,以及观众熟悉的指挥家弗里乔伊、马泽尔、海丁克都曾在这里登台亮相。
2003年,经过与癌症抗争再度站上指挥台的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在此组建了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2009年,“琉森”首次在阿巴多的带领下来到国家大剧院,中国观众也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聆听“琉森”高水平演奏的梦想。两场音乐会,“琉森”为观众演绎了古典音乐名家的经典作品,无论是阿巴多大师忍受病痛仍对艺术保持高要求的执着精神,还是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近乎完美的演奏技艺,这些点滴都永久地珍存在观众们的记忆里。
2014年初,阿巴多的去世令整个古典音乐界唏嘘不已,与此同时,“琉森”将由哪位指挥家执掌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2016年,夏伊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新任艺术总监的身份首度登台,在首场音乐会上,他与乐团演奏了素有“千人交响曲”之称的马勒《第八交响曲》,由此完成了阿巴多在艺术生涯最后10年中的“马勒全集”计划。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曾远赴琉森,对这场音乐会进行了直播,而这也是古典音乐频道首次进行国外艺术节的直播。
今年,“琉森”再度开启巡演,而他们的到来,再一次实现了北京与世界文化的同步。实习记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