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林妹妹
1987年,走出《红楼梦》剧组的陈晓旭做了两件事:先是跟男友结婚,然后再跟这个男人离婚,这差不多代表了那个年代民众集体的仓皇心态。
和陈结婚的这个男人叫毕彦君,也是鞍山话剧团的。二人算得上青梅竹马,毕之所以在陈晓旭生活中出现,现在看来所有的意义皆在于成全后者进入《红楼梦》剧组。
当年,是毕彦君在《大众电视》上看到《红楼梦》剧组挑选演员的消息,鼓励陈晓旭一试。起初陈并不为所动,还是毕的一再激将,建议她去尝试一把,遂成就了之后的林妹妹。
后来两人离异,陈晓旭仍然对此充满了感激,她说,是毕彦君发现了我的潜质,没有毕,我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
毕彦君后来在《大宅门》中饰演白家二爷的角色颇入人心。记者打通他的电话,他已不愿多提往事,只说,当他得知陈晓旭出家的消息后,起初很平淡,后来很激动。
此时,《红楼梦》已然热播,陈晓旭的名字从此被林黛玉取代,陈俨然成了戏里戏外的林妹妹。观众虽对剧本中的角色颇多指摘,但对于陈的演技除了叫好,并无话可说。
谈起《红楼梦》粉丝对于87版中林妹妹的角色的诸多不足,倒算是当年的一桩公案,这些人觉得编剧把这样一个古今尤物改得过于尖酸刻薄,自怜自艾了。
后来,凭着对自己的不断认识,陈晓旭对林妹妹的理解逐渐深入。2001年,她在北京大学的讲座中谈到,《红楼梦》中,悟的有两个人,一是甄士隐,二是贾宝玉,如果有第三个人,那只能是林黛玉了。
《红楼梦》的主题,在于一种无常,一种觉悟,如“好了歌”,如“枉凝眉”中的“水中月,镜中花 ”。林黛玉是以泪还债,了悟之后她的死应当是怎样的呢?陈晓旭并不同意高鹗及许多戏曲中的处理。
她认为黛玉也算是对贾府衰落结局的一个敏感者了,她的死其实是一种淡然的、无牵无挂的离去,而绝不应该是在一种凄楚断肠,对宝玉的埋怨、绝望的心态下惨然离去的,若这样看待黛玉未免太小看她了。
当时参加讲座的还有导演王扶林,陈的这番言论,事实上已经是对87版《红楼梦》角色设计的一个否定,也是对传统观念中林妹妹认识的一个挑战。
在那一刻,她其实已经走出了先前林妹妹的角色。
2003年底,红楼人重聚大观园,陈晓旭看着潇湘馆内依照自己当年抚琴时制作的蜡像,颇有感触。周围的人都说蜡像做得极为逼真,像极了陈晓旭当年。而陈若有所思,“只形似而神不似罢了”。
《红楼梦》之后不久,陈晓旭接拍了电视剧《家春秋》,扮演剧中女主角“梅表姐”。 但这一次,“林妹妹”却没给大家带来多少惊喜。在观众眼中,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而已。
事实证明,“林妹妹”已成为陈晓旭演艺途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从此之后,陈的星途日益暗淡。她虽是众人眼中的明星,但却没有导演敢请她演其他角色。陈晓旭的名字被林黛玉取代了。
最后,连她自己都承认,《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使我不能继续演艺事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