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村人因善讲故事而闻名世界。招惹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派人进村来考察。德国学者果南特维希在听了耿村人讲的故事后,兴奋地说:「耿村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谷毡狙д咭按宕恳怀乒⒋逑窒笫恰甘澜绾奔奈幕婀邸�。
1999年10月22日,人民大会堂为煌煌三巨册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举行发行仪式。那么,善讲故事的耿村人自身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耿村,地处冀中平原,隶属*城市北楼乡,距石家庄45公里。元末明初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名有些来历,当年朱元璋义父耿再辰与元军在这里作战,战败自刎于此。朱元璋做了皇帝,就追封耿再辰为耿王,并派靳氏兄弟七人来这里守陵。靳氏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成村,朱元璋索性就叫小村为耿村。简单明了,倒也符合他的性格�!�
故事王国太封闭了,讲了600多年故事却默默无闻,一个年轻人跑出「王国」向外人报告,耿村从此天下闻名说来怪得不能让人相信,耿村古往今来的村民给600多年来所有路过村子的客商旅人讲故事,到了近几十年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了。
耿村人天性纯朴如孩童,没有什么名利思想,只是一味地将那心中的喜怒哀乐、善恶美丑摇头晃脑地讲下去。
交通干线改道了,过往的行人少了,没有多少人肯来听故事了,他们就在村中互相讲着玩,有时还要摆擂台进行对抗赛。其怡然自乐的风度,很有点类似“无论魏晋”的桃花园中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怎样好,在石家庄一带甚至还要算贫困的。但他们认为,有了故事就有了一切,全不把那「贫困」二字系挂在心。这也就常常要惹得县里的干部们发牢骚:「穷讲穷讲,越讲越穷�!顾翘酥皇枪恍�,然后冲着皱眉的干部说:「啥穷不穷的?公家人,过来听一段新的�!�
1986年春,耿村文学青年靳春利听说有关部门正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便跑出小村将村里人善讲故事的优良传统向*城市文联报告了。市文联听说后,立即上文联作了汇报,省、市文联就对耿村进行了为期10年的大规模社会普查,搞了一个「耿村文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文联的支持下,普查队员共记录、整理出文字资料480万字,出版《耿村民间故事集》五部,出版研究著作两部。最近出版的三卷豪华本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被海外著名民间文艺专家金荣华教授称为「世界第一」,「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事情」。
耿村出了大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们的称谓,更让耿村人听了高兴,叫作「天下故事第一村」�!�
「怕他啥的?讲就讲,给洋人讲故事,咱震他一把联合国�!�
耿村这样的不同凡响,就不能不惊动人,可谁想得到,竟会惊动了联合国呢?
1989年,世界各国民间文学专家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第九届口承文学年会。我国学者贾芝、乌丙安、张紫晨到会,介绍了中国耿村的民间文化普查情况,并播放了耿村人讲故事的录像,会上立即掀起了热潮,外国学者纷纷要求到耿村考察。贾芝说:「从那一天开始,耿村把中国民间文学推向了世界�!�
1991年5月12日,几十名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到耿村访问考察。
5月11日这一天,村干部给村民发动员令:「外国人要来听故事,你们敢不敢讲?」
村民们说:「怕他啥的?讲就讲,给洋人讲故事,咱震他一把联台国�!�
男女老少一齐动手,耿村只半天的功夫就呈现出过年一样的气氛了。
这天上午,车队进入小村,夹道欢迎的故事家们抡起做农活的大手热情地鼓起掌来。学者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一个个农家小院,他们急着要听故事。
能讲出550个故事的63岁的老人靳正新运足了气力坐在家里正等着呢。像平日给村人讲故事一样,他端坐在土炕上,声情并茂地讲起了《砂锅记》、《于小虎传奇》、《杨八姐盗刀》。来自日本的福田晃教授听得入了迷。靳老汉的故事讲完了,他还没有从故事里醒过神来。直到靳正新说了三遍「且听下回分解」,他才愣愣地问老人:「你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么多的好故事?」靳正新回答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我爷爷传给我爸爸,我爸爸传给我,我传给我儿子;我儿子现在又传给我孙女�!�
靳正新10岁的孙女、村里年龄最小的故事家靳晓晴听到这里,大大方方地给客人行了个礼,她讲了一个名叫《知更鸟搬家》的短故事,口齿伶俐,表情生动。福田晃教授带头鼓起掌来。在场的一个美国老太太趁福田晃鼓掌的时候,「捷足先登」地表了态:「这个小姑娘,我包了,我出钱,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垢L锘我幻婺﹃抛约号暮斓陌驼�,一面跺脚,用日本人的眼睛很情绪化地瞪着美国老太太,瞪了好一会儿,拔腿跑向另一家,最后他终于资助了一个小故事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读了专家学者的论文后,真的被耿村给震住了。
国际故事协会执行主席美国人杰米尼尔史密斯先生受命,分别于1997年、1998年两次率领访问团专程来到耿村听故事。听了耿村丰富多彩的故事后,他大发感慨:「中国之行,最大的收获不是长城、故宫,而是耿村�!拐馕皇访芩瓜壬⑼旮锌�,又慷慨地拿出8500元美元补齐了耿村新建小学的短缺款项,并且与耿村达成出资40万元重建故事厅的协议。日本昔话学会秘书长加藤千代连续4次跑到耿村�;毓�,他翻译了《耿村民俗》一书,在日本狠狠地畅销了一回,算是和史密斯先生较量个平手。
一个村干部得意地对记者说:「美国人要买下咱村,说是要保存起来,县里不卖�!固此坪跻膊淮笙翊蹬��!�
故事村的故事太精彩:150多人是专业故事家,年纪最大的84岁,最小的10岁。有人讲故事一直讲到咽气,有人一天不讲故事就憋得乱转耿村有一个盛行的风气,就是以讲故事为荣,谁能讲善讲,谁讲得多讲得新,谁最光荣。
1100人的耿村,善讲故事的竟有155人。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84岁,最小的只有10岁。能讲50个故事以上的36人,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有15人,全国十大故事家之一的靳正新是这个故事村里的「故事大王」,他一人能讲出550个故事。王玉田一家三代七口人都会讲故事,被称为故事家庭;有兄弟故事家,如张才才、张才长兄弟;有夫妻故事家,如张才才、侯果果;有父子故事家,如靳正新和他儿子靳春利;有母子故事家,如张书娥和她儿子王连锁。
耿村的故事家们有突出的特点,不讲本村别人讲过的故事,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他们敬艺术如鬼神,态度上非常严肃。也正因为如此,600多年来,故事的发育一直良好纯正,故事家们也都有各自鲜明独特的风格。时至今日,在村里只要一提起某个段子,大家马上就能说出是谁讲的。
「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的靳正新,今年72岁。他讲的故事,上自天地起源的神话传说,下至抗战以来的英烈传奇和当代的新人新事。他的代表作《砂锅记》、《于小虎传奇》,都是全国口头文学中的精品。
王玉田是故事家中文化最高的,换句话说,他是故事家中的一个知识份子。他高小毕业,精通笔墨,当过小学教师。他讲的故事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他的作品大多是有诗有文的文人生活故事和传记人物。难能可贵的是,他竟将他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培养成了故事家,成了村里人看着眼红的故事家庭。
耿村人讲故事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奇瘾,如同中了什么魔法。
侯果果说了这样一件事,她说:「我爹临死的时候给我捎信,说是想我。我就回了娘家,我爹晚上让我睡在他的炕上。晚上,他老人家对我说,果果,爹给你讲一段故事,你愿意听吗?我说愿意。他一直讲到鸡叫。这中间,他一再问我,还听不?我说还听。他就这样一直往下讲。天亮的时候,他不吱声了,我和娘起身一看,他走了……」
夏天好办,吃完了晚饭,大家来到场院的树荫下,讲故事的瘾发作了,可以一讲就讲到东方发白。冬天就让人发愁了,到哪里去都是冷,一冷就张不开嘴。村干部急群众之所急,给大家盖起了宽大的故事厅,到了冬天,村里也不见憋得乱转憋得难受的人了。大家见了面,发现彼此脸上的表情个个舒舒坦坦�!�
耿村的买卖人个个是儒商模样,推销员的撒手*--讲故事。耿村人相信一定能讲出一个新天地讲故事当然不能当饭吃。近10年来,耿村人的市场经济意识大大增强了。这个小村有劳动力484人,现在已有310人开始从商。他们走出小村,走遍九州,风风火火居然闯出了一番天地。据说,除了西藏和台湾外,全国其它省、市都有耿村人的足迹。
耿村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走出村子,在祖国各地竟受到广泛欢迎。原因在哪里呢?在于他们身上有一种文化味道。无论是哪一个人,举手投足一律斯斯文文,一开口又个个满腹经纶,不是「三国」就是「西游」,人们不能不刮目相看耿村人,看了以后,就叫他们为「儒商」。这方面,在推销员身上体现得最有趣,当无论怎样说,客户也不动心的时候,他们就想起了祖宗的法宝。情形往往是,一个故事讲完,一批产品也就跟着卖了出去。这样,耿村人在外地的买卖就做得格外好。十几年来,村里竟涌现出了几十个万元户。
耿村人历来自信,自打在国际上出了名就更是自信得厉害。每次给客人讲完故事后,故事家们都这样结尾--「咱们不是像人说得那样是玩嘴皮子的,咱们靠讲故事讲到了世界上,讲到了联合国。今后,咱们一定能讲出一个新天地,那就是一个文化、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好光景。那时,咱们耿村的名声就不只是靠讲故事,那时的风光多着呢,到了那时咱再给你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