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丨追光者陈玲玲:心系祖国 在“生物暗物质”领域拓荒
中新网上海9月30日电 题:追光者陈玲玲:心系祖国 在“生物暗物质”领域拓荒
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十年前我回来的时候,国内的科研环境就已经非常好了,我们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有相当透明公正的科研流程?!?4岁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研究组长陈玲玲说。
陈玲玲在2004年出国留学;2011年,正当她在国外发展得顺风顺水之时,她毅然选择回国。
她说,这些年,自己身边有很多科研人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回到中国,做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学发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我当年义无反顾选择回国发展的初衷?!?/p>
耕耘前沿领域
陈玲玲1977年12月出生于河南。
她做的是基础前沿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RNA)生物学研究。在这个被称为“生物暗物质”的领域里,陈玲玲一步步揭开生命科学的真相。她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为“研究前人所不知道的基因组暗物质”,她和伙伴们正是在黑暗中跋涉追光的“解码人”。
2000年时,陈玲玲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而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攻读硕士,于2004年赴美国留学。
在美国读书时期,她白天做实验,晚上学管理,每天和时间赛跑,在2009年拿下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和工商管理学硕士双学位。2009年至2010年,陈玲玲在该校干细胞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她作为独立PI(研究员)获得康州干细胞研究项目支持,2010年5月被破格晋升为助理教授。就在前景一片明朗的时候,她选择了回国。
陈玲玲是国际上早期从事长非编码RNA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2011年时,长非编码核糖核酸(RNA)研究在国际上还刚刚起步,中国国内开展相关研究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陈玲玲选择了回国“拓荒”,研究“生物暗物质”。
发出中国声音
回到中国的陈玲玲,从空空如也的实验室开始,逐步招募团队、申请经费、培养研究生,带领实验室团队通过初期艰苦的摸索和不懈努力,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开拓了该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在此期间,陈玲玲带领团队发表SCI论文60余篇?;诠柿煜鹊脑捶⑾?,她受邀在Cell(《细胞》)、Science(《科学》)等期刊上撰写综述与展望,单篇最高引用1200余次。陈玲玲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并积极推动RNA新技术、新方法在小胖威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临床转化研究,以期利用相关RNA研究前沿成果发展疾病诊疗新技术。
目前,陈玲玲同时担任着两个国际顶尖期刊Cell和Science的编委,并参与多个国际期刊的发展和规划;她多次担任全球RNA协会年会、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非编码RNA会议的大会主席,是首次担此重任的中国科学家。2017年,陈玲玲入选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研究员(HHMI),在全球16个国家近1500名优秀科学家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该角逐近五年来中国7位获奖者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迄今为止唯一的获奖者。
通过在“生物暗物质”世界里的潜心钻研和沉淀,陈玲玲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赞誉,向世界发出中国科学家的声音。
肩扛国家责任
在科技强国的使命驱动下,陈玲玲不忘初衷,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1998年6月,陈玲玲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第20个年头。
转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尤其是回国后的这十多年,陈玲玲深感中国科技力量在飞速提升,“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创新性、原创性的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科研基础力量在不断加强?!?/p>
当选二十大代表,她感到光荣,但更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想我一定要更好地立足本职工作,把科研做好、团队带好,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好。另外,履职后,我要更好地去倾听、传递一线科研人员的心声,让自己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p>
她说,希望自己能做成一些对人民真正有用的科研,“不光是做基础前沿的科学探索,还要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做一些用得着的工作?!?完)
- 专题:党的二十大代表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