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刘典: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深刻影响?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深刻影响?
作者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数字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专家
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化转型加速,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同时,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数字经济的“稳定器”作用愈加凸显,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共识。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顶层设计对数字中国建设进行全局规划。今年中国两会期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信号不断释放。3月10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其中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新阶段,上升至新高度,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竞争优势。
从全球数字版图看中国数字发展新战略
从国际视角出发,数字领域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关键版块。各国正积极推进本国数字化发展,如美国、英国、欧盟国家等纷纷加大了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全国宽带网络覆盖率,为5G、6G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数字金融创新方面,美欧正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发展,加强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作用。推进数字化产业发展方面,欧盟推出单一数字市场“一揽子”计划,旨在消除数字化市场的障碍和壁垒,促进数字化产业发展。此外,美国和欧盟也在加强数字化技术、产业研究和创新支持。
站在世界地图前的中国,适时提升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优先级,较早做出重要部署,并取得一定成就。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数据资源价值释放速度,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中国新建5G基站88.7万个,5G基站总数超254万,2023年总量有望超290万;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5亿户。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各级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90%以上的政务服务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民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数字社会方面,服务更加普惠便捷、地区间数字鸿沟减小。数字中国建设,逐渐驶入快车道。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成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考量。
数字中国建设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如何更好地发动这一引擎,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议题。
首先,数字中国建设需夯实“数字根基”。一方面,打通信息“大动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算网融合,包括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等。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提到,工信部正在总结推广5G经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优势,产学研用集中发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研发。另一方面,要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完全释放数字潜能,提升产业链价值,包括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等。
目前,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仍相对薄弱,不同部门、行业、区域间的数据无法共通。夯实“数字根基”,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产学研多界合作,才能充分释放数字潜能,让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打造产业共赢的新生态。
其次,数字中国建设应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度融合。经济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通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核心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政治层面,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完善与其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文化层面,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社会层面,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生态文明层面,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再次,数字中国建设要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只有掌握核心的数字技术,才能做到产业链各个环节自主可控,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作用。而数据要素流动的每个环节关涉经济、社会安全,因此建立良好的数字安全屏障,应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同步进行。
一是科技自立自强??萍甲粤⒆郧渴枪仪渴⒅?、安全之要,既靠自主创新实现突破、维护安全,又要全面做强自己、实现引领。这意味着不仅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可控,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原创能力,还要持续产出重大原创科学思想和科技成果。具体来说,需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2022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0万家,贡献了全国企业68%的研发投入,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萍甲粤⒆郧康氖迪?,企业是中坚力量。
二是数字安全可控。数据资源日益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关键资源,围绕数据资源衍生出大量金融、政务服务。因此,尽快提升中国网络安全水平,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十分重要。
最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要优化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一方面,应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推进数字治理,是一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国家数字经济总体水平、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加大数字治理力度,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数字领域精细化立法、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净化网络空间、提升治理水平等。
另一方面,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国际合作格局。为此,中国坚持以合作促发展,反对国际上出现的“分裂网”行为和风向,同时促进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提高中国国际循环参与质量和水平,提升在相关国际规则构建和治理领域话语权。
当前,数字技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剧烈变革。随着数字中国建设不断推进,中国在文明范式上进行创新和再协调,提高数字时代的国家能力,也彰显了数字文明的中国向度。数字化浪潮下,数字中国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的独特选择。数字中国建设需坚持内外兼修,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并积极应对可能的机遇与挑战。(完)
作者简介:
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兼任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经济治理、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学术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承担中央有关部委及北京市首都高端智库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部分政策研究成果获重要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