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1日 1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更关系民族未来。在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截至2022年末,中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人口发展新常态?对此,中新社记者近日连线采访了人口专家。
【问题】人口问题在哪些方面影响着社会个体的生活?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 杨凡
比如说人口负增长这个问题,有些人就会担心它会造成消费的降低,投资需求的减少。有的人会担心它会影响劳动力的长期供给,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有的地区性人口的过多流出,会引发区域性的经济衰退?;褂斜热缢荡蠹冶冉瞎刈⒌娜丝诶狭浠侍?,就是认为过快速度的老龄化它可能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规模比较庞大而且急速增长的老龄人口,也会对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像这样的一些问题,可能和我们个体生活就会联系在一起了。
【问题】人口问题如何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期】人口专家、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 黄文政
首先第一点,我觉得人口其实对经济发展更重要的一点其实不是劳动力,也不是技能,更重要它是一个需求。我有这么多人我就创造这么多需求,我有这么多人我要衣食住行,就是需求。这个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从我们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其实是工作时间越短越好,整个社会总的工作投入越少越好。人口减少其实真正冲击的是市场。当一个市场在开始不断扩张的时候,越长越大的时候,很多问题会被(人口)增长给解决掉。因为我们总会不断开疆辟土,会有新的东西出来,更大的市场出来。当大家都在存量市场去竞争的时候,其实整个社会就越来越“内卷”了。
【问题】感觉城市依旧拥挤、竞争压力依然很大,为何体感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不相称?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 杨凡
从去年开始,我们是说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但是这个负增长的体量(减少85万)还是很小的。所以这个大家不会说有非常明显的一个感受,因为人口总量还是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说人口的分布,区域之间差异还是存在的。有的地方它的人口还是在增加的,那有的地方人口是减少的。特别是比较能够吸引人流入的一些城市人口还在增加,那你确实还能感受到这样的人口压力。
【问题】有的人认为人口减少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同期】人口专家、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 黄文政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去北京坐地铁,地铁上很拥挤,这个时候突然走了一半的人,马上你就有位置坐了,就不挤了不堵了。这个好处是什么?人少的好处是非常直接、非常直观、非常微观的,马上就能感觉到。(但是)如果你一直是这么少的人,你这个(地铁)线路建得起来吗?即使有这个线路,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密度,四十秒钟就一趟车过来,可能就五分钟、十分钟一趟车了。
【问题】青年一代生育观念的转变是导致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的主因吗?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 杨凡
这种观念的改变,它是(生育率下降)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并没有说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甚至是决定(人口数量趋势)走向。其实在这个生育观念背后,有一方面它是随着它的这种价值观、文化观念的一种转变,但是还有一部分可能折射出来的是一种无奈。比如说没有婚育意愿,可能并不是真的没有婚育意愿,那还有的是什么?由于现在生育养育教育孩子的成本比较高,那么年轻人的育儿期和工作的上升期就面临着时间上就会有冲突,就会导致产生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矛盾。所以这种态度背后其实是折射出一些问题的。我觉得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有哪些举措可缓解少子化、老龄化问题?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 杨凡
死亡人口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我们长期低生育率,于是导致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那么应对低生育率的话,可能有很多可以做的方面,比如说一个就是,我们要去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着眼去构建一个生育支持体系。比如说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这些重大的生命事件,再比如说就医、税收、住房、养老,这种就是系统性的、长链条的去着眼,关键是那种配套的社会经济支持政策都得跟上来。第二个就是去构建这种生育支持体系当中,这种性别平等的建设特别的重要。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有整个社会舆论,都得共同参与去创造这种性别平等的环境,包括消除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包括提供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来减轻女性的抚养负担等。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的社会,然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岳子岩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